如何让绿水青山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浙江省宁波市连续17年开展关注森林活动,通过“一年一主题、一步一脚印”的扎实行动,交上了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肌理的生态答卷。
主题迭代 小切口带动大治理
在开展关注森林活动中,宁波坚持问题导向,每年聚焦一个关键领域,形成“发现—协商—推动—解决”的闭环。
从2021年“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和利用”,助力推动管理机构实体化运作;到2022年“关注古树、留住乡愁”,创新推出“云认管”、综合保险,并助力推动全省首部古树名木保护地方性法规落地;再到2023年“关注松林健康·推进拔点清面”,助力实现松材线虫病疫区、疫点、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四下降”,成功拔除多个疫区。关注森林活动每年一个主题,瞄准林业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凝聚合力,促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关注森林活动主题亦随着时代发展而升级。2024年,活动主题“关注森林城镇,共创和美人居”将森林建设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将成功创建96个省级森林城镇的成果进一步提炼拓展,助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2025年,活动定位“关注美丽林相、共绘生态盛景”,旨在通过优化林相结构,构建“一江、两山、五向、多点”的生态布局,提升森林质量和景观功能。
四维跃升 绿意生金显成效
在关注森林活动的持续牵引下,宁波的林业与生态建设实现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提升。
绿色版图量质齐升。全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81%,森林蓄积量达2725万立方米,创建省“一村万树”示范村169个,城乡绿意盎然。
要素保障精准高效。近年来,全市累计保障各类重点项目使用林地4.47万亩,在守护青山的同时,也为重大战略、重大产业和重大民生工程提供了坚实支撑,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安全屏障智慧牢固。宁波建成全市统一的防灭火监测预警指挥平台,杭州湾湿地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象山建成浙江省中华凤头燕鸥抢救保护基地,“1+16”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筑牢了生态安全底线。
生态价值多元转化。全市建成15个省古树名木文化公园、34个省级生态文化基地、41家自然教育基地,实现生态成果人人共享。118万亩公益林补偿标准达省定最高标准的2.5倍,2024年全市林业总产值突破627亿元,生动践行“两山”理念。
机制创新 凝聚共建合力
宁波市关注森林活动的活力,源于其独特的推进机制。由市政协牵头,多部门协同,将协商议事厅“搬”到林间山头,将民主监督“嵌”入日常工作,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多方力量汇聚的共建格局。
从市民认管一棵古树到网格化防治外来物种,再到一个个森林城镇的涌现,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意识在宁波蔚然成风。
站在新起点,宁波市将持续强化关注森林活动的综合效应,努力描绘一幅山城共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港城新画卷。(朱续娜 应杰)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