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春路北段新改造的人行道
“最近我路过长春路,发现新改造的人行道没原先的好看。”日前,网友在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发帖,反映长春路南、北两段人行道设计不一样,且新改的人行道有些地方不合理。
记者联系了发帖网友徐先生。徐先生说,他对市政道路建设比较感兴趣。“长春路上的行道树,原来都有条石围成的树穴,里面种了麦冬,还放了鹅卵石,很有意境。”今年上半年,长春路北段进行了改造,把行道树的树穴框取消了,铺了黑色的石子,这样就不好保存雨水,容易造成树木枯死。而且石子容易缺损,会裸露表土。“我觉得越改越难看了。”徐先生说。
日前,记者到长春路实地查看。长春路北段(中山西路—柳汀街)今年进行了改造,与南段未改造的马路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人行道铺装石材不一样,行道树的树穴明显扩大,铺上黑石子覆盖表土。取消了原有的条石框,也没有点缀麦冬草,行道树的树穴与人行道齐平,给人的整体感觉是黑白分明,比较淡雅、清爽。
针对网友的疑问,海曙区住建局答复称,早期长春路树穴内均种植有麦冬,因长春路林荫茂密,阳光不太充足,且受电动自行车、行人无意间的碾压踩踏,树穴中的麦冬受损、缺失较为严重,后替换成鹅卵石。经一段时间使用观察后,发现鹅卵石透气性不足,会导致树穴内积水,此次改造就替换成疏水性较好的砾石材料。
据了解,此次长春路北段的改造工程,由海曙区市政设施养护中心负责实施。那么,此次道路改造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树穴为啥要“拆框”?记者咨询了该中心负责人徐亮。
徐亮介绍,长春路北段马路原本是混凝土路面,比较硬,不适合长跑。因为今年的“甬马”要经过该路段,就要对路面实施“白改黑”,加铺一层沥青。如此,路面整体抬高约15厘米,高出原来的人行道,因此把两侧人行道的改造也一并做了。整个改造工程长约800米。

长春路南段还未改造的人行道
“我们是从两方面考虑,一要节省成本,二要与附近天一阁、月湖的道路风貌相协调。”徐亮告诉记者,人行道铺装用的是青石材料,比较素雅,也不贵。
长春路沿线的行道树基本是樟树,种了几十年,树冠硕大。原来的树穴框是用花岗岩条石做的,大小在1米见方。随着树越长越大,树干愈发粗壮,很多树穴都快“盛不下了”,地面都拱了起来。“这次道路改造,我们拆掉了行道树原来的树穴框,并把树穴扩大到1.5米见方,用砾石覆盖树穴表土。”徐亮说。
据徐亮介绍,这样做有几方面好处,一是省钱,二是树穴扩大,有利于树木根系的发育,对后期绿化养护大有好处,今后10年至15年基本不用再动。另外,树穴的条石框取消后,树穴与人行道齐平,行人不会绊脚,人行道显得更“敞亮”。
记者随机询问了路过的行人,大多数市民对长春路北段人行道的改造效果表示认可,认为色调素雅,比较“大气”,与附近天一阁景区气质相契合。
不过,也有市民对树穴所铺的砾石有点担心。“这些小石头会不会被人踢掉,或者被电动自行车碾压破损?今后得经常修补了。”
记者了解到,树穴太小,行道树被“穿小鞋”,是城市绿化养护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近年来,像鄞州区等地的园林绿化部门,也在探索拆除树穴框,或在道路施工中预先把树穴做得大一些、深一些,为行道树扩穴“松脚”,以促进树木更好生长。
徐亮介绍,长春路南段道路的改造,海曙区住建部门已经在谋划,届时将实现整条马路焕新提升。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余建文 文/摄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