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2025-11-24 06:3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专题】在宁波 看见文明中国

  崇德向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标识。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七个方面重点任务,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便是其中之一。这既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落脚点,也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必然要求。

  翻开宁波精神文明建设的画卷,崇德向善始终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线。优秀文化浸润心灵,成为群众汲取不竭的源头活水;文明有礼融入日常,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言行举止;凡人善举汇聚成河,以涓涓细流激荡起爱心江海……

  宁波以向善之光、崇德之热,持续塑造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涵养人文温度,让“爱心宁波 尚德甬城”的品牌熠熠生辉。

  文化润心

  精神生活更加充盈

  千年文脉,弦歌不辍。

  以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引领,海丝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等港城特色文化被纳入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宁波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全市学生心中萌芽。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火热全城,“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特展轰动一时,“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特展”惊艳众人……一场场展览串联古今,让文物“活”起来,让市民近距离触摸文化根脉。

  文艺流韵,满庭芳香。

  今年4月,汇聚50余部国内外优秀剧目、100余场演出的宁波市精品戏剧季拉开帷幕。交响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剧《天工开物》轮番上演……好戏连连,场场精彩,不仅让宁波市民一饱眼福,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

  图书《望道》获全国“五个一工程”特别奖,舞剧《冼星海》《东方大港》在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甬产电影《力量密码》亮相央视、《不说话的爱》《好好说再见》斩获省级奖项……一批批优秀文艺作品,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心。

  书香满城,文润人心。

  作为全国首个以立法形式促进全民阅读的城市,宁波自去年创新推出“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品牌以来,通过家长陪读、老师引读、名人领读、社会伴读、远程共读等多元形式,将阅读变成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文化惠民,重在“扎根”与“共鸣”。今年3月,宁波在全省率先推出“星耀四明”文化特派员公益展演活动,将3600余场文化活动送进村社、企业、学校……

  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宁波还创新推出“我们的”系列文明培育行动,通过举行“我们的节日”等全民乐享活动,把“烟火气”“幸福味”送到百姓身边。

  文明有礼

  市民素质持续提升

  文明,是一座城市动人的底色,也是市民素养直观的体现。在宁波,垃圾分类、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乡风、文明旅游等“十大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有序推进,“宁波有你,彬彬有礼”蔚然成风。

  城市街巷,文明行为日常可见——

  十字路口,行人自觉等待绿灯亮起,机动车主动礼让斑马线;公交站台,有序排队、礼貌让座无需多言;餐厅里,服务员提醒按需点餐、食客践行“光盘行动”……这些细小的文明瞬间,在城市的角落不断上演。

  这份常态的背后,离不开制度的保驾护航。宁波在全国率先出台《宁波市公筷使用规定》,践行“光盘行动”、使用公筷公勺成为一种习惯;修改《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空中飞线、过马路“低头族”等群众关注的热点被纳入其中。

  乡村阡陌,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今年,宁波全面启动“文明乡风润四明”系列活动,大力实施乡音传播、文脉传承、风尚引领、善治共富、品牌打造五大行动,推动文明理念深入基层。

  在海曙,龙观乡后隆村在家宴厅入口处布置“文明风尚幸福树”,村民通过打卡分享传递好家风、弘扬新风尚;集士港镇岳童村倡导用“村酒”替代“高档酒”,使每场酒席节约开支逾万元。

  在象山,贤庠镇碶头陈村设计“公交车婚礼”“花田喜事”等集体婚礼,让“婚事新办”既浪漫又节俭;涂茨镇旭拱岙村创新推出诚信指数测评体系,将考评结果与村民福利挂钩。

  当微小行动凝成日常,文明有礼便成为市民言行间、举止中的自然流露。

  沐光追光

  爱心宁波底色更亮

  9月23日,2025年上半年“宁波好人榜”出炉。翻开这份好人榜,“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影令人动容。

  “跛脚村医”江安宝,以崇高医德赢得群众口碑;高校教师王泽闻,在乡村“种”出文化果实;暖心儿媳蔡小凤,十七载坚守助瘫痪婆婆重焕生机……他们是平凡人,因为善举而不凡。他们的故事,传递着直抵人心的温暖。

  正是这一束束光,让“好人榜单”不断拉长:全市已涌现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3人、“中国好人”127例,浙江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7人、“浙江好人”380例。一连串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宁波坚持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扎实成效。

  道德模范是“行走的风尚”,宁波以礼遇致敬模范、以关怀温暖好人,将“一束光”汇聚成“一片光”。13部门联合印发《宁波市道德模范关爱礼遇实施办法(试行)》,推出涵盖医疗健康、文化生活、社会活动、法律服务等多领域的“礼遇清单”;建设爱心公园、道德长廊、道德模范工作室等道德阵地,让模范精神从故事走进生活。

  追光而行,越来越多人自发成为光热的传递者、风尚的践行者。“共享奶奶”发挥余热,帮助双职工家庭接孩子放学;“家有儿女”凝聚社会力量,为社区老人送去温暖……爱心不断传递、善意相互感染,道德暖流在甬城大地持续涌动。

  捧回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荣誉,第15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宁波用沉甸甸的奖项证明:崇德向善不是高悬的旗帜,而是深植城市肌理、融入百姓日常的生动实践。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徐丽敏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11-24 06:36:00

  崇德向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标识。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七个方面重点任务,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便是其中之一。这既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落脚点,也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必然要求。

  翻开宁波精神文明建设的画卷,崇德向善始终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线。优秀文化浸润心灵,成为群众汲取不竭的源头活水;文明有礼融入日常,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言行举止;凡人善举汇聚成河,以涓涓细流激荡起爱心江海……

  宁波以向善之光、崇德之热,持续塑造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涵养人文温度,让“爱心宁波 尚德甬城”的品牌熠熠生辉。

  文化润心

  精神生活更加充盈

  千年文脉,弦歌不辍。

  以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引领,海丝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等港城特色文化被纳入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宁波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全市学生心中萌芽。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火热全城,“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特展轰动一时,“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特展”惊艳众人……一场场展览串联古今,让文物“活”起来,让市民近距离触摸文化根脉。

  文艺流韵,满庭芳香。

  今年4月,汇聚50余部国内外优秀剧目、100余场演出的宁波市精品戏剧季拉开帷幕。交响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剧《天工开物》轮番上演……好戏连连,场场精彩,不仅让宁波市民一饱眼福,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

  图书《望道》获全国“五个一工程”特别奖,舞剧《冼星海》《东方大港》在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甬产电影《力量密码》亮相央视、《不说话的爱》《好好说再见》斩获省级奖项……一批批优秀文艺作品,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心。

  书香满城,文润人心。

  作为全国首个以立法形式促进全民阅读的城市,宁波自去年创新推出“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品牌以来,通过家长陪读、老师引读、名人领读、社会伴读、远程共读等多元形式,将阅读变成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文化惠民,重在“扎根”与“共鸣”。今年3月,宁波在全省率先推出“星耀四明”文化特派员公益展演活动,将3600余场文化活动送进村社、企业、学校……

  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宁波还创新推出“我们的”系列文明培育行动,通过举行“我们的节日”等全民乐享活动,把“烟火气”“幸福味”送到百姓身边。

  文明有礼

  市民素质持续提升

  文明,是一座城市动人的底色,也是市民素养直观的体现。在宁波,垃圾分类、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乡风、文明旅游等“十大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有序推进,“宁波有你,彬彬有礼”蔚然成风。

  城市街巷,文明行为日常可见——

  十字路口,行人自觉等待绿灯亮起,机动车主动礼让斑马线;公交站台,有序排队、礼貌让座无需多言;餐厅里,服务员提醒按需点餐、食客践行“光盘行动”……这些细小的文明瞬间,在城市的角落不断上演。

  这份常态的背后,离不开制度的保驾护航。宁波在全国率先出台《宁波市公筷使用规定》,践行“光盘行动”、使用公筷公勺成为一种习惯;修改《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空中飞线、过马路“低头族”等群众关注的热点被纳入其中。

  乡村阡陌,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今年,宁波全面启动“文明乡风润四明”系列活动,大力实施乡音传播、文脉传承、风尚引领、善治共富、品牌打造五大行动,推动文明理念深入基层。

  在海曙,龙观乡后隆村在家宴厅入口处布置“文明风尚幸福树”,村民通过打卡分享传递好家风、弘扬新风尚;集士港镇岳童村倡导用“村酒”替代“高档酒”,使每场酒席节约开支逾万元。

  在象山,贤庠镇碶头陈村设计“公交车婚礼”“花田喜事”等集体婚礼,让“婚事新办”既浪漫又节俭;涂茨镇旭拱岙村创新推出诚信指数测评体系,将考评结果与村民福利挂钩。

  当微小行动凝成日常,文明有礼便成为市民言行间、举止中的自然流露。

  沐光追光

  爱心宁波底色更亮

  9月23日,2025年上半年“宁波好人榜”出炉。翻开这份好人榜,“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影令人动容。

  “跛脚村医”江安宝,以崇高医德赢得群众口碑;高校教师王泽闻,在乡村“种”出文化果实;暖心儿媳蔡小凤,十七载坚守助瘫痪婆婆重焕生机……他们是平凡人,因为善举而不凡。他们的故事,传递着直抵人心的温暖。

  正是这一束束光,让“好人榜单”不断拉长:全市已涌现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3人、“中国好人”127例,浙江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7人、“浙江好人”380例。一连串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宁波坚持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扎实成效。

  道德模范是“行走的风尚”,宁波以礼遇致敬模范、以关怀温暖好人,将“一束光”汇聚成“一片光”。13部门联合印发《宁波市道德模范关爱礼遇实施办法(试行)》,推出涵盖医疗健康、文化生活、社会活动、法律服务等多领域的“礼遇清单”;建设爱心公园、道德长廊、道德模范工作室等道德阵地,让模范精神从故事走进生活。

  追光而行,越来越多人自发成为光热的传递者、风尚的践行者。“共享奶奶”发挥余热,帮助双职工家庭接孩子放学;“家有儿女”凝聚社会力量,为社区老人送去温暖……爱心不断传递、善意相互感染,道德暖流在甬城大地持续涌动。

  捧回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荣誉,第15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宁波用沉甸甸的奖项证明:崇德向善不是高悬的旗帜,而是深植城市肌理、融入百姓日常的生动实践。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徐丽敏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