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一聪
从“失业青年”摇身一变成为宁波户外大屏爆款文案制造者;一边喊着“我不想红”,一边打破法官严肃、古板的滤镜,成为直播间里的“大网红”;二胎妈妈把娃当健身器材,不仅成功“甩肉”40斤,还收获全网300万粉丝……
昨日,2025绿色网络文明进高校暨宁波“媒丽圈”成立主题活动在宁波大学举行,三位来自宁波本土的网络大咖通过开放麦的形式,自曝“流量密码”。

彭晓晓
内容为核:
不追流量潮,只做常青树
“再会宁波 不管去或留,宁波都谢谢你们来过”,2025年毕业季,这句朴实无华的告白刷屏宁波的户外大屏,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涌起打卡热潮。后续推出的“再会宁波”系列,更是借“‘海曙’你们最NB”“祝各位新晋打工‘鄞’‘州’末不加班”等一系列谐音梗,火爆全网。
作为这一系列爆款文案的“幕后操盘手”,戴一聪坦言,创作之初也是希望能够抓住毕业季这个热点,给自己刚刚起步的公司带来流量。不过,他并没有被流量裹挟,反而提出“流量会褪色,但好内容永远有力量”。
在随后到来的高温季,他跳出常规防暑宣传框架,以“宁波需要你们 更希望你们健健康康”为核心,融入热射病科普知识,最终在抖音平台收获1200万的传播量。
“正是这些文案,让我开始对流量祛魅。”戴一聪说,想要获得网络流量的本质在于优质内容的创作,流量只是优质内容的“自然馈赠”,坚持以有温度、有价值的内容叩击人心,才能在信息洪流中沉淀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常青树”。

李彬茹(左)和现场观众互动。
传播为桥:
让严肃价值“潮”起来
“严肃普法,认真搞笑!”这是北仑法院“彭不红直播间”的鲜明口号,也是创作者彭晓晓的传播心法。作为法庭上的正义使者,她深知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却也明白生硬说教难以走进大众生活。
2020年的“双十一”,自诩要当“法律界带货CEO”的彭晓晓和同事打破专业壁垒,开启“司法带货”模式,通过脱口秀、漫才、情景剧等年轻人喜爱的形式融入普法创作,让冰冷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可亲,同时也把“彭不红直播间”带到央视、湖南卫视等媒体平台,“想不红都难”。
从3分钟普法短视频到30秒快问快答,再到解读《民法典》的系列内容……“彭不红直播间”始终坚持用大家喜欢的语言、形式,把大家需要的法律知识带到大家身边。读起来或许有些拗口,却是经过流量检验的“秘籍”。
在开放麦现场,彭晓晓也不忘普法,送给台下观众“六字箴言”——写下来、写清楚。这句朴实无华的普法建议直击日常纠纷痛点,实现“源头化解矛盾”的大目标。
“彭不红直播间”的走红,再次证明网络正能量不要“端着”,要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传播桥梁,才能让严肃价值真正走进生活、浸润人心。
共情为翼:
从个人故事到群体共鸣
“年龄从不是自由的枷锁!”国家一级运动员、慈溪实验中学体育老师、二孩辣妈李彬茹的分享,让无数人看到平凡人突破自我的力量。
产后增重40斤的她,没有被身份标签束缚,而是将带娃日常与运动习惯巧妙结合——以孩子为“负重”,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恢复训练,搭配少食多餐、保证蛋白质摄入的科学饮食,不仅成功减重,还收获了亲密的亲子关系。
李彬茹随手记录的运动视频在网络上走红,全网积累300余万粉丝。在她看来,自己的走红,核心不在于励志和完美滤镜,而在于真实可感的生活体验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她社交平台的评论区,不少留言来自和她一样的妈妈:“跟着李老师动起来”“原来带娃也能拥有自己的节奏”……
个人故事只有击中群体痛点,才能引发情感共鸣。李彬茹的走红,也验证了源于真实的生命体验才能迸发强大的合力,让向上向善的风气在网络空间蔚然成风。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石承承
相关新闻
宁波首个女性新媒体对话平台宁波“媒丽圈”成立
昨日,“在宁波@青春”2025绿色网络文明进高校宁大站活动启动,宁波首个女性新媒体对话平台——宁波“媒丽圈”正式成立。
宁波“媒丽圈”由宁波市委网信办指导,宁波市妇联、宁波报业集团共同主办,聚焦乐活态度、美丽女性、平安健康、科学教育、新闻资讯五大领域,致力于聚合传播力量,扩大女性内容网络和传播影响力。
同时,现场举行的“好网民online,e起向清朗”浪潮沙龙邀请到不少网络大V参与,包括知名环球旅行博主、2022年度“全国百个巾帼网民故事”人物、全网文旅垂直领域粉丝超300万的果小桃,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产科医师、小红书健康领域博主王大包,宁波本土“健身达人”、全平台坐拥百万粉丝的街健腿毛,以及全网拥有1000万粉丝的西门町吃在华东主理人西嫂。
今年,浙江省妇联和浙江省委网信办联合首次评选浙江省巾帼好网民故事和“争做巾帼好网民”优秀案例,来自宁波的毛永永、黄如媛、李文、李彬茹、王少华、樊笑、乐绣伟7名女性入选,“姚家小姐姐”微课入选浙江省“争做巾帼好网民”优秀案例。
宁波晚报记者 石承承 见习记者 周星宇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