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走访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舟山片区 重新理解“大宗”
2025-11-24 11:15:00 稿源: 浙江日报  

  去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浙江由此承担起建设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下称“大宗枢纽”)的重任。

  一年后,浙江自贸试验区以430亿元的投资、59项制度创新和一系列突破性数据,向世人展示了大宗枢纽的浙江新解法,也正在重塑大宗商品加工、储运和交易的既有逻辑。

  最近,记者走访承担枢纽建设任务的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和舟山两大片区,对“大宗”这个沉甸甸的词,有了新的理解。

  加工升级

  在舟山粮食产业园,记者在良海粮油公司的车间外闻到了浓浓的“爆米花”香,这是大豆正在进行深加工。

  一粒大豆的旅程,见证着大宗商品加工环节的升级——

  大豆加工后产出豆粕、豆油、卵磷脂等产品,豆粕成为畜禽饲料,豆油走向百姓餐桌,卵磷脂作为化妆品原料……这些深加工产品正在提升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

  提质升级,还体现在产业链的延伸。

  以产业园内的华康生物为例,其生产的葡萄糖、果葡糖浆等产品,正在吸引下游合成生物企业集聚。目前已有2家企业落地,重点在谈项目9个,一个合成生物产业园正在酝酿中。

  产业链升级,规模也越来越大。

  “园区已形成年粮油加工能力385万吨。”园区负责人介绍。其中,良海粮油成为全国首家既有现货也有期货交割库的粮油加工企业,累计实现2万吨进口大豆现货实物交收、5.2万吨进口大豆期货交割业务。

  在大宗加工领域,舟山、宁波各有分工。舟山以粮食储运为发力点,宁波则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炼化优势。

  今年8月,这个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在宁波全面建成。该项目推动重油高效转化,标志着我国高端化工新材料提升自主可控能力迈出新步伐。

  金属加工贸易同样如火如荼地发展。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宁波关区加工贸易进口精炼铜和再生铜84.98亿元,同比增长3.8倍。

  储运革新

  宁波北仑,地下125米至151米深处,能源储运正迎来悄然无声的变革——

  百地年200万立方米丙烷地下洞库,采用最先进的“地下水封石洞”储库技术储存丙烷,利用地下水的压力将丙烷安全封存在岩体开挖的洞库中。

  “项目完全建成后,可增加仓储、中转能力近500万吨,为丙烷资源利用项目提供可靠原料储运保障。”有关负责人介绍,更重要的是,它将推动宁波成为亚太区域最大的液化石油气仓储、集散和交易中心。

  有储备硬件设施,同样有运输的硬核建设。

  比如,舟山片区在国内首创了江海直达的“运力池”船舶经营联盟模式。利用新研发的船舶,货物可以直达湖北、重庆等长江沿线港口。

  “借助新航线,企业运输成本显著降低,运输时间缩短4天以上。”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除硬件设施之外,浙江正在将物流的物理优势转化为智慧枢纽新优势。比如,杭州海关等部门率先在舟山推出保税船燃加注智慧监管模式,系该领域全国首创,依托供油驳船AIS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前端感知设备,实施保税油提油、运输、供油全过程监管。

  今年前三季度,宁波舟山港保税燃料油加注量达662.1万吨,同比增长10.7%;保税LNG加注量达17.5万立方米,是去年全年总量的6倍。这些数字背后,正是浙江从传统储运向智慧枢纽的华丽转身。

  “舟山价格”

  此行浙江自贸试验区,感受最惊艳的,是浙江承担国家使命,推动我国在大宗领域实现从“价格接受者”到“价格发布者”的华丽转身。

  在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着“舟山价格”的信息。今年6月,乘着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东风,由原“浙油中心”更名而来的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完成省内交易平台整合,交易品种由41个增加至44个,新增铁矿石、动力煤等重要品种。

  “以国内期货价格为基准进行人民币现价报价,能够打破大宗领域对国际定价的依赖。”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汪如朗介绍,目前,浙江已联合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多个“舟山价格”指数。

  “舟山价格”正被行业内逐渐接受,已通过路孚特等全球平台发布,获新加坡普氏等国际机构引用。

  制度创新则为话语权提升提供支撑。

  比如,浙江在全国首创的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内贸仓“三仓”属性便利化调整业务,将审批时限压减至10个工作日内;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推动今年1月至9月全省离岸转手买卖收支同比增长24%……

  一年来,浙江累计形成59项大宗商品领域制度创新案例,其中全国首单首项33个。

  “一切优化,都在释放更开放的信号,从而吸引更多国际参与者加入,参与者多了,话语权自然上升。”有关专家分析。

  在不久前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消息受到广泛关注:全国首个以大宗商品为特色的综保区申建获国家7部委支持,已启动预审程序。这将为浙江在大宗商品领域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打开新的空间。

  从强化储运基础到延伸加工链条,从提升定价话语权到参与规则制定,浙江自贸试验区用一年时间,让“大宗”二字焕发了新的内涵。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走访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舟山片区 重新理解“大宗”

稿源: 浙江日报 2025-11-24 11:15:00

  去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浙江由此承担起建设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下称“大宗枢纽”)的重任。

  一年后,浙江自贸试验区以430亿元的投资、59项制度创新和一系列突破性数据,向世人展示了大宗枢纽的浙江新解法,也正在重塑大宗商品加工、储运和交易的既有逻辑。

  最近,记者走访承担枢纽建设任务的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和舟山两大片区,对“大宗”这个沉甸甸的词,有了新的理解。

  加工升级

  在舟山粮食产业园,记者在良海粮油公司的车间外闻到了浓浓的“爆米花”香,这是大豆正在进行深加工。

  一粒大豆的旅程,见证着大宗商品加工环节的升级——

  大豆加工后产出豆粕、豆油、卵磷脂等产品,豆粕成为畜禽饲料,豆油走向百姓餐桌,卵磷脂作为化妆品原料……这些深加工产品正在提升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

  提质升级,还体现在产业链的延伸。

  以产业园内的华康生物为例,其生产的葡萄糖、果葡糖浆等产品,正在吸引下游合成生物企业集聚。目前已有2家企业落地,重点在谈项目9个,一个合成生物产业园正在酝酿中。

  产业链升级,规模也越来越大。

  “园区已形成年粮油加工能力385万吨。”园区负责人介绍。其中,良海粮油成为全国首家既有现货也有期货交割库的粮油加工企业,累计实现2万吨进口大豆现货实物交收、5.2万吨进口大豆期货交割业务。

  在大宗加工领域,舟山、宁波各有分工。舟山以粮食储运为发力点,宁波则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炼化优势。

  今年8月,这个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在宁波全面建成。该项目推动重油高效转化,标志着我国高端化工新材料提升自主可控能力迈出新步伐。

  金属加工贸易同样如火如荼地发展。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宁波关区加工贸易进口精炼铜和再生铜84.98亿元,同比增长3.8倍。

  储运革新

  宁波北仑,地下125米至151米深处,能源储运正迎来悄然无声的变革——

  百地年200万立方米丙烷地下洞库,采用最先进的“地下水封石洞”储库技术储存丙烷,利用地下水的压力将丙烷安全封存在岩体开挖的洞库中。

  “项目完全建成后,可增加仓储、中转能力近500万吨,为丙烷资源利用项目提供可靠原料储运保障。”有关负责人介绍,更重要的是,它将推动宁波成为亚太区域最大的液化石油气仓储、集散和交易中心。

  有储备硬件设施,同样有运输的硬核建设。

  比如,舟山片区在国内首创了江海直达的“运力池”船舶经营联盟模式。利用新研发的船舶,货物可以直达湖北、重庆等长江沿线港口。

  “借助新航线,企业运输成本显著降低,运输时间缩短4天以上。”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除硬件设施之外,浙江正在将物流的物理优势转化为智慧枢纽新优势。比如,杭州海关等部门率先在舟山推出保税船燃加注智慧监管模式,系该领域全国首创,依托供油驳船AIS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前端感知设备,实施保税油提油、运输、供油全过程监管。

  今年前三季度,宁波舟山港保税燃料油加注量达662.1万吨,同比增长10.7%;保税LNG加注量达17.5万立方米,是去年全年总量的6倍。这些数字背后,正是浙江从传统储运向智慧枢纽的华丽转身。

  “舟山价格”

  此行浙江自贸试验区,感受最惊艳的,是浙江承担国家使命,推动我国在大宗领域实现从“价格接受者”到“价格发布者”的华丽转身。

  在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着“舟山价格”的信息。今年6月,乘着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东风,由原“浙油中心”更名而来的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完成省内交易平台整合,交易品种由41个增加至44个,新增铁矿石、动力煤等重要品种。

  “以国内期货价格为基准进行人民币现价报价,能够打破大宗领域对国际定价的依赖。”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汪如朗介绍,目前,浙江已联合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多个“舟山价格”指数。

  “舟山价格”正被行业内逐渐接受,已通过路孚特等全球平台发布,获新加坡普氏等国际机构引用。

  制度创新则为话语权提升提供支撑。

  比如,浙江在全国首创的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内贸仓“三仓”属性便利化调整业务,将审批时限压减至10个工作日内;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推动今年1月至9月全省离岸转手买卖收支同比增长24%……

  一年来,浙江累计形成59项大宗商品领域制度创新案例,其中全国首单首项33个。

  “一切优化,都在释放更开放的信号,从而吸引更多国际参与者加入,参与者多了,话语权自然上升。”有关专家分析。

  在不久前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消息受到广泛关注:全国首个以大宗商品为特色的综保区申建获国家7部委支持,已启动预审程序。这将为浙江在大宗商品领域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打开新的空间。

  从强化储运基础到延伸加工链条,从提升定价话语权到参与规则制定,浙江自贸试验区用一年时间,让“大宗”二字焕发了新的内涵。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