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金鹭
11月11日至15日,宁波市文化特派员在库车开展交流,精准匹配需求,以成熟品牌激活活力,未来将深化合作。

宁波市文化特派员与库车群众共同合唱《大中国》。
11月11日至15日,派驻在宁波市的文化特派员代表及其团队成员一行,在库车开展了为期5天的文化交流活动。
此次赴库车交流,系浙江首创的文化特派员制度首次走出浙江。
短短5天,宁波团队在库车留下了太多令人难忘的温情回忆——
首场交流会上,一支萨克斯、一台小音响,让新疆舞蹈老师泪洒现场;
一条条围绕景区表演提升的真挚建议,让19岁库车女孩直呼想来宁波表演拿手的《顶碗舞》;
“星耀四明”展演结束后,库车群众与演员共舞,新和县老人自发唱红歌“加演”;
仅三天,甬库联手编排出一场高质量的舞台剧,让一段红色记忆“重生”……
这些没有预设的“高光”时刻,成为两地热议的焦点。
深入复盘不难发现,这场在库车的“首秀”成功并非偶然。
精准的需求匹配、成熟的品牌赋能与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共同铸就了这场跨区域、跨民族的文化共鸣。

《五本日记》舞台剧表演现场。
供需匹配下的“双向奔赴”
文化交流的生命力,始于对真实需求的精准捕捉。
“在库车,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被需要’,这种‘双向奔赴’,使得双方配合度高,对接效率高,最后呈现的效果好。”派驻在宁波的省级文化特派员、宁波市演艺集团创作研发中心主任马凌姗说。
秉持“不做自说自话的输出”,而是以对方需求为出发点的理念,宁波团队在库车之行中交出了一份出人意料的高分答卷。
舞台剧《五本日记》、库车王府景区节目表演提升等实践,正是这份答卷的生动注脚。
伊西哈拉镇群众想用舞台剧展现“爱国拥军模范”卡德尔·巴克的事迹,却因缺乏经验只能排演默剧。
宁波团队了解情况后,在宁波援疆指挥部的牵线下来到库车,仅用3天就在双方的高效协同之下,完成《五本日记》的改编升级。
“卡德尔的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没想到能以这样的形式看到,心里又激动又温暖!”首演现场,库车市民祖木来提·艾合买提的感慨,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心声。

库车王府景区表演节目提升交流。
在库车王府景区,《王府家宴》虽在景区内已是爆款节目,但仍难以出圈,当地渴望突破瓶颈。
“演员涵盖不同年龄层与性别,若以王府一家人的身份轮番登场,取代传统报幕,或许能让游客更添穿越感。”
派驻在宁波的省级文化特派员沈姿颖与团队带来的“剧情化演绎”方案,让饰演阿凡提的民间艺人托合提·卡优木眼前一亮:“许多建议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后续会积极尝试,让表演更具吸引力。”
这种“你有所需、我有所能”的契合,让文化交流真正落地生根。
以成熟品牌激活“本土活力”
如果说需求匹配是成功的基础,那么“星耀四明”宁波成熟品牌的灵活落地,则为这场跨区域交流注入了核心动能。
“星耀四明”坚守“文化惠民”核心,带着深耕多年的实践经验而来,更带着融入本土的诚意生长。
“不需要华丽的舞台、复杂的设备,只要贴近群众,照样能打动人心,赢得满堂彩。”听着派驻在宁波的市级文化特派员杜海君关于“星耀四明”公益展演的案例分享,祖木热提当场激动落泪。

杜海君和祖木热提表演。
这份触动最终化为行动。
在“星耀四明”库车专场展演中,她与杜海君即兴合作,伴着萨克斯版《在那遥远的地方》翩翩起舞,演出后她仍难掩兴奋:“超级开心!能和宁波来的老师一起跳舞,真是难忘的经历。”
库车市级民歌传承人阿依古丽·加玛里奏响非遗歌曲《米拉吉汗》,熟悉的曲调瞬间点燃现场,数十位群众自发上前跟舞;
最终《大中国》的旋律响起,全场观众挥舞五星红旗齐声合唱,将气氛推向高潮;
就在展演结束之际,来自阿克苏新和县的老人卡德尔主动登台,接连唱响《北京的金山上》《东方红》等歌,再次点燃全场气氛……
“我们不要‘照搬宁波’,要的就是这种你中有我的感觉。”库车大馕城演职人员茹会沙尔的评价,点出了“星耀四明”品牌的精髓。

阿迪力和沈姿颖在主持中。
阿拉尔市文旅局干部阿迪力,也在沈姿颖的鼓励下首次登台当起双语主持,他坦言:“一开始特别紧张,是宁波团队给了我挑战自我的勇气。”
这种经验与信心的传递,远比一场演出更具长久价值。
以“单次惊喜”撬动常态交流
这场“首秀”已超越短期交流的意义——
它验证了文化特派员制度完全可以走出浙江,在其他地方复制推广,更勾勒出“山海相依”的常态化交流蓝图。
19岁的舞蹈演员阿衣尼尕尔,已埋下赴甬演出的心愿:“希望有一天能到宁波,把我们的表演带给更多观众。”
“想把我们排演的舞台剧《五本日记》带到宁波,让更多宁波朋友了解到我们库车的红色记忆。”伊西哈拉镇兰干村的村民先米西喀买尔·尼亚孜说。
同样,宁波市文化特派员们也被库车群众的热忱深深打动。
“库车群众对文化的热情特别纯粹,这种真诚让我特别动容。”马凌姗团队成员、宁波市话剧团总经理林勇直言,这次库车之行让他收获满满,“特别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把宁波的文化经验带过来,也把库车的美好故事带回去,让两地的文化纽带越系越紧。”
这种双向的期待,正是文化交流最动人的成果。

宁波团队合影。
未来的深化合作已锚定清晰方向。
在制度落地层面,双方将建立基层文化建设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资源整合层面,将充分挖掘基层文化交流需求,匹配宁波专业力量,促成更多供需匹配的交流项目;
此外,还将开展“文化特派员+本土骨干”结对培育计划,推进人才培育、文化资源共享与跨区域品牌共建,让文化特派员制度持续赋能基层文化发展。
“单次惊喜”变成“常态陪伴”,文化特派员制度的“浙江经验”“宁波经验”,将更多地走向全国,让海上丝路与陆上丝路的文明共鸣持续奏响。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