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海庄市“永高一体化”项目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甬派客户端记者 沈莉 通讯员 杨晓琴 方璐 王霞
今天,记者从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全市首个以“永高一体化”实现“多田套合”的项目已在镇海庄市街道正式立项,年内开工。
所谓“永高一体化”建设模式,就是通过区域项目,整合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耕地恢复等子工程,进行永久基本农田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体化设计、立项、实施与验收,以此优化项目流程,打破环节壁垒,缩短建设工期。
“‘永高一体化’是宁波在系统推进‘多田套合’中的一次新尝试。”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业务负责人说,最新数据显示,宁波总套合率已达88%,完成年度目标。
“多田套合”是浙江结合自身耕地保护实际首创的一套解法,旨在系统推进“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空间布局层层套合。
“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搭金字塔的过程,塔底是耕地,往上是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塔尖是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层层缩小,质量层层拔高。”该负责人介绍,过去宁波这些空间未实现完全重合,既不利于耕地集中连片保护,也不利于精细管理,还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乡村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
今年,宁波进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新阶段和以“多田套合”为重心的农地整治新跑道。一批聚焦耕地质量、带动能力强、补短板增后劲的项目频频扎根落地。
如慈溪市四灶浦—水云浦未利用地(坑塘回填)开发造地项目(二期),建成后与周边区域串联形成约1.6万亩集中连片耕地,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的水稻种植示范区,并成功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如今已实现单季稻亩均产量突破800斤,粮食综合产能大幅跃升。

慈溪市四灶浦—水云浦未利用地(坑塘回填)开发造地项目(二期)。
镇海庄市“永高一体化”项目中,计划实施耕地恢复并建成高标准农田721亩,同时结合“甬江十里”专项规划提前规划留白,在项目区域内预留33亩空白区域,为后续布局水上码头等休闲设施创造条件,助力农业空间多功能化发展。
余姚市大岚镇雅庄村眼下正谋划着梯田景观联合“一片樱花”项目,计划明年上半年打造“樱花观赏+梯田研学+农事体验+美食休闲”的一体化动线,实现梯田亩均产值翻两番……
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增“多田套合”面积15.57万亩,总套合面积164.2万亩,总套合率88%,较2024年底提高8.3个百分点。
“虽然本年度目标已完成,但距离2027年百分百实现‘多田套合’的目标仍有不少差距。”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抢抓全年最后一个月的冲刺期,争取谋划、落地更多项目,全力冲刺“多田套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具体而言,一方面,激活农业配套空间。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释放农业配套设施用地,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丰富农业产业结构,助力精品果蔬、特色畜禽、农旅融合等多领域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奉化西坞街道依托“多田套合”成果,深化农文旅融合。
另一方面,腾挪建设发展指标。通过空间置换与布局优化,将低效、碎片化的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至优质耕作区,促进耕地资源系统化、集中化高效利用;打破闲置土地资源“沉睡”困境,将原先分散的建设用地整合为具备开发价值的集中区块,为乡村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