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大堂。
“我们楼道改造工程快完工了,58户居民众筹了43万元,还有居民主动拿出10万元,表示‘如果改造资金不够,他愿意兜底’……真的太让人感动了。”7月29日,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都市森林小区22幢居民陈女士来电,想晒一晒他们楼道历时4个月的“变形记”。
这场“楼道变形记”,不仅让老旧的楼道焕然一新,更是见证了邻里守望的温情。
从大堂到地下室,统统改造
“楼道变形记”历时4个月
鄞州都市森林社区的都市森林小区,2008年交付。经过10多年的时间,这个当年的品质小区,很多设施已经老化。
“去年台风天,狂风暴雨把门楼吹倒了,地上有钢筋碎石,相当危险!”58岁的殷志梅是都市森林小区22幢的楼长,也是这次楼道改造的负责人。她说,大家一开始想的是把门楼修好就可以了,但在勘察过程中却发现,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就打算索性来一次大整改。
筹备工作从去年夏天就开始了,实地考察、确定设计方案、众筹资金……今年3月,改造方案最终确定:大堂、电梯厅、地下室、门楼、信箱室和东首楼梯应急通道全部改造。
经过4个月的施工,改造后的楼道,门楼简约大气,从外面望去,锃亮的大理石地板、透亮的挑高落地窗,墙面的定制铝板刷上了古铜色油漆,颇有几分“酒店范”。
楼道里,全新的吊顶,整个大厅格外敞亮,拐角处还摆放着一套仿古沙发和木质茶几。一旁的背景墙设计别致,晚上会亮起壁灯。曾经关不上门的电梯也“重获新生”,走廊尽头还用挂画做了装饰。
焕然一新的楼道,吸引很多居民来“打卡”,感觉就像一个“共享客厅”。“我们经常下楼在沙发上聊聊天,这钱花得值!”楼道里的居民对此赞不绝口。
改造前后的门楼。
拿着70张效果图挨家挨户敲门
楼道改造比自家装修还上心
“虽然改造过程很辛苦,但现在楼道焕然一新了,感觉就像搬进了新房子!”采访中,殷志梅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改造过程的点点滴滴。
“去年风格城事的楼道改造很火,我们特意去实地取经,回来一遍遍修改设计方案。”殷志梅对接装修设计公司,画概念图纸,制作效果图,这次楼道改造,她从一个装修的“门外汉”,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行家里手。
改造初期,居民众口难调。殷志梅把需要改造的6个点位的改造效果图打印出来,拿着这70张效果图,挨家挨户上门沟通,让大家签《改造意见书》,这个过程花了整整一个月。
这幢楼一共有64户居民,一开始仅40户居民同意改造。在一次次沟通后,最后有58户居民愿意众筹改造,每户出资6800元。
楼道改造不是几个人的事,热心居民都自告奋勇站出来。很快,一个楼道改造核心小组成立了,由殷志梅牵头,3位居民负责与大家协调,3位居民负责工程监督,2位居民掌管财务。家住701的陈晓琴主要负责宣传协调工作,瓷砖花色、大理石纹路……这些小细节都需要与楼道居民协商着办。
“这次楼道改造,大家出钱出力,花了很多心思,真的比自家装修都要上心!”陈晓琴说。
大厅改造完工后,有个别居民觉得背景墙不好看,要求拆除重装。但考虑到经费和大多数居民的意见,陈晓琴只能耐心劝说,做好解释工作。
有居民在弥留之际匿名捐款1万元
这场楼道里的爱心接力太暖了
“改造工作虽然辛苦,但居民都很信任我,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这次楼道改造,见证的邻里亲情让殷志梅念念不忘。
殷志梅说,刚开始启动改造时,她的心理压力很大,好几晚都睡不好,但居民一次又一次地匿名捐款,让她心中涌起一股强大的力量。
她告诉记者,第一次,有位居民捐款了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却怎么都不肯透露姓名;第二次,居民任先生微信转给她1万元,并再三嘱咐要匿名,不要说出自己的名字……事后殷志梅得知,捐款时任先生已在弥留之际,得知大家在改造楼道,他想出一份力,捐款一周后任先生因病去世。
“这位居民做过的暖心事很多,风雨天,他为居民捐雨伞;楼道改造时,为了消除地下走廊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隐患,他‘共享’了自家的充电位置……有这样的居民在支持我,我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好?”殷志梅说。
任先生的事,很快在楼道里传开了,大家的凝聚力更强了。
1001的薛先生主动承包了门楼前的绿化,草皮、花木和山水原石;701的陈女士主动购买材料装点花坛,看到地下室的铁艺画不够大,她自掏腰包买了一幅大的换上;大厅里的沙发、茶几、挂画都是1601的孟女士自掏腰包买的;因地质关系,门楼建设增加了开支,正当大家手足无措时,3001的陈先生表示愿意拿出10万元“兜底”……楼道改造过程中,爱心接力一直在持续。
张贴楼道《文明公约》,打算开party走红毯
邻里情感也得到了一次“改造”
目前,楼道改造已经接近尾声。
改造不是“昙花一现”,需要历久弥新。前段时间,有居民反映,有人图方便直接把自行车停在信箱室。了解情况后,殷志梅立马在信箱室门前加装了挡车桩,并在空地上张贴“自行车停放处”的地标,在群里提醒大家“有序停车互相监督”。
现场,记者看到楼道大厅张贴着《文明公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居民有什么建议都可以在微信群里发声,我们会逐一落实。”殷志梅说,焕然一新的楼道是大家共同的劳动果实,需要大家一起维护。
这次改造,不仅是楼道硬件的改造,更是邻里情感的一次“改造”。拉开大厅茶几的抽屉,各类杂志书籍塞得满满当当,体育杂志、儿童绘本、文学书刊等应有尽有,这些都是楼道居民自发捐出来的。
“我捐了200册《读者》杂志,孩子们在楼下玩的时候,我们家长可以坐在这里翻翻杂志。”殷志梅笑着说,等全部完工后,居民们还商量着在这里开个party、走个红毯,来庆祝这次完美改造,“以后我们楼道打算定期举办活动,邻里之情更融洽。”
宁波晚报记者薛曹盛 实习生陈思燕文/摄 通讯员张珂宁陈菲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