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11岁男孩和妈妈骑行川藏线 母子俩已骑1个多月1400多公里
2023-08-02 13:33:32 稿源: 橙柿互动  

这几天,杭州的天气是在高温和暴雨中反复横跳。

11岁杭州男生方平安,跟着妈妈骑行川藏线,要从成都骑到拉萨。母子俩6月28日出发,途中休息了几天,目前骑行一个月左右,已有1400多公里,平均每天40-70公里不等。

7月30日,他们已经按照计划到达了鲁朗。

“这一路不轻松,我们遭遇了暴雨、高温、高反等各种问题,行程进度条已有90%,我相信,儿子能顺利坚持到最后。”妈妈朱女士自信地说。

14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山

已经翻过12座了

前两天晚上9点,小狮妹联系上朱女士,她和儿子当天骑了70公里,刚在一个村子里落脚,住在一户当地人家。

方平安是杭高教育集团启成学校的学生,开学读五年级,睡前刚完成作业,写了一课新学期的生字。

“儿子已经吃好、洗好,我再整理一下今天的照片和视频。”朱女士说,最近连续几天都在翻山,都是海拔三四千米的山。前面翻折多山,高反头痛,实在骑不动,推车推了好久。“前两天翻过了海拔4600多米的业拉山,感受了怒江72拐的颠簸,路差弯道多,下坡下来一身灰,“四千米以上的山我们已经翻过12座了,还剩2座,小伙子越来越黑。预计几天能到拉萨,好想家里的弟弟啊。”

骑行中,一天的安排大致是这样的:

平均7点以后起床,如果头天特别累,第二天8-9点起床出发。出发时带上包子、牛肉饼等干粮,如中午骑行在路上,就在路边野餐。如果路过饭店且时间充裕,就进店吃。中午或下午骑累了,可以就近躺着休息半小时。下午赶路,基本在天黑前到达目的地。晚上,儿子9点左右上床睡觉,妈妈稍微晚些。

今年5月从杭州骑到太湖练手

全程418公里

“这条川藏线,我和孩子爸爸以前都骑过,我是2010年骑的。早就想带儿子也来感受一下这条线的美,对人的意志力和耐力也是极大的挑战。”朱女士说,儿子6岁开始骑车,到现在骑龄也有四五年了。

都说小男孩的精力是用不完的,在家废妈,朱女士说不如带他到户外骑行,放放电,“走出来总比在家补课、看手机好”。

平安喜欢骑车,常跟着爸妈一起骑,从最初在小区里骑,后来骑车到西湖,从2公里到5公里、10公里,再到50公里、100公里,循序渐进,不断加大难度。妈妈说,是在有意识地锻炼儿子的体力,也培养意志力。

去年5月,朱女士带儿子,从杭州骑到千岛湖老家,2天骑了180公里。途中花了好几个小时,翻了一座山。“儿子的表现比我想得好,下面可以再加码了。”

今年五一假期,母子俩从杭州骑行去太湖,到了太湖绕了一圈后,再回到杭州,全程400多公里,一共骑了5天。

当时她发了朋友圈,说:“差点累傻,腿痛屁股痛肩膀痛,但哥哥真棒啊!418公里是新纪录,再一次证明了,孩子只要有兴趣,再远再累的事情他都愿意做。”

各种安全准备

心理上的准备最重要

因为家里还有个弟弟,爸爸在家带娃。妈妈是摄影师,时间比较自由。这次是母子俩一起出发。6月27日一考完试,第二天晚上就出发了。两人要走318川藏线,预计整个行程约30多天,花费控制在2万元。

318川藏线是318国道中成都到拉萨的路段,这条路在北纬30度线上,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整条路线上,需要翻越1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包括折多山、卡子拉山、东达山、业拉山(怒江山)等。

为了出行顺利,全家早早准备起来。

先去修车,调试好,再把自行车、修车工具等装备,打包寄到成都。接着是准备骑行服、冲锋衣等衣服,带好各种药品,还有手机、单反、运动相机等电子产品。

除了这些东西,心理上的准备最重要。“这次出去不是单纯妈妈带着孩子,我俩更是队友,需要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在一个人撑不下去的时候,另一个人去支持他。”朱女士说。

长途骑行中,安全是最重要的内容。她和儿子在家里做了各方面的准备预案,比如遇到暴风雪、高温天、下雨怎么办;遇到高反头痛怎么办;天黑没到目的地怎么办;饮食不合胃口怎么办;每天要花多少钱……

“为了这趟旅程,我们准备2年了,最主要是心态和意志力的准备。这一路上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和体力,才能顺利出发。”朱女士说。

整个骑行中,母子两人骑车、翻山、看美景,日常还做了些照片与视频的记录,发表在个人的视频号上,取名为《方哥带妈骑川藏》,收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其实是我带他,这么起名,主要是想激发起他的主动性,这一路,他基本没什么让我操心的,还反过来经常照顾我,遇到大雨等困难,他也没叫过一声苦,让人惊喜。”朱女士说。

看到这么小的孩子骑川藏线,也有一些网友在质疑,这么做是不是太冒险了?

“我看到有网友说,未满12周岁不能骑车上路。确实,不到12岁不能独自骑车上路,有父母陪同是可以的。这段时间,我们在川藏线还碰到了9岁、7岁的孩子,也跟着父母骑车。”朱女士说。

在安全方面,她也有很多考虑,比如带了很多药品,应对不同情况,包括葡萄糖、肠胃药、维生素、头痛药、发烧药等。不过现在川藏线比较成熟了,一路上需要的药品,也能随时买到。“孩子能不能骑川藏线,我觉得这不是大人自己决定的。首先要看孩子是不是感兴趣,孩子想,这是第一步的。之后就是陪孩子一起做好各种准备,包括生理和心理的。”

遭遇骑行三大考验

高温、下雨和高反

下面就来看看平安的骑行记录:

7月4日:今天预计要130公里到雅安。8点多出发,一口气骑了20多公里,下午力气不够,遇到川藏线骑行第一个难题:高温。下午3点多实在骑不动,找个地方休息一会,骑一会再休息。为了防晒捂得严严实实,又累又热,在邛崃的一个农家小院住下了。

7月5日:从邛崃骑到雅安,一直在爬坡,骑了70多公里,风景也不好。邛崃出来是大上坡,一直不停。

7月8日:50多公里骑得怀疑人生,高温、爬坡和大货车。海拔上升了1300米。在路边野餐时,有点搞不明白自己为啥要来川藏线吃这个苦。妈妈说,她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两个字。我在小树荫里倒头就睡。

7月9日:新沟村出发,爬坡18公里,海拔上升800多米。风景特别美,穿行在峡谷中,阳光洒在山林里,把高山和溪水染成各种颜色,温度也非常适宜。骑不动就推,到了泸定,翻过二郎山。

7月10日:遇到第三个大考验——下雨。气温从30多度直降到15度,从泸定到康定,行程50多公里,但海拔上升有1000米,差点累傻了。遇到位好心人,载我们一程。

7月11日:上午逛逛康定城,中午出发,有太阳,但有风,凉快。到了城外,都是爬坡,看到贡嘎雪山。到了目的地半个小时,我就忘记了疲惫,妈妈说这是你达到了目标,有了成就感,做事就会有动力。

7月12日:翻越折多山时,遇到新难题——高反。我听说过高反,但是没有真实感受过,折多山让我明白了高反的可怕。

早上6点起床,7点半出发。出门就是大坡,骑不动,只能推车。越往上,脑瓜子越疼,脑袋里像装了浆糊,后脑勺一跳一跳地疼。妈妈赶紧给我拿药吃,吃完药还是不太舒服,躺在妈妈怀里睡了半小时,才好点。之后推了7个小时,21公里上坡。终于到顶,下山连续大下坡。上山有多痛苦,下山就有多美好,这个可能就是人们说的先苦后甜。

7月15日:适应了高原骑行,我骑得比妈妈还有劲儿。路上下雨了,穿上雨衣裤,鞋子还套着塑料袋,完全不用担心。空气雾蒙蒙的,山上环绕着云雾,山色空蒙雨亦奇。妈妈的雨衣是红色点点的,骑起来像一颗移动的大草莓。

7月16日:剪子弯隧道和卡子拉山。一天经历多种天气,早上下雨,后来晴,风景美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翻出隧道后,下冰雹了,气温只有7度,后来坐车翻了卡子拉山。

7月17日:目的地是世界高地天空之城——理塘。望山跑死马,明明最高点的房子在那里,但转了无数个弯还没到,最后一公里灌了包葡萄糖。下山后下大雨,2个小朋友喊我们去避雨,喝了热热的酥油茶,继续上路,一口气骑到理塘。

7月20日:过海子山,又上升到新高度。轻松骑完20多公里,海子山海拔4600多米。

7月21日:骑了75公里。明天要过金沙江,就到西藏境内了。

7月23日:去芒康海通,上坡50多公里,海报上升1000米。路上遇到另一个小朋友,比我大两岁,也骑川藏线,10天就骑了我们16天的路,不搭车不推车,比很多大人都厉害,果真,川藏线上都是大神。

7月24日:沿着红色的河逆流而上,越往山顶走,河面就越来越窄,最后变成细细的小水沟,最近总是翻山,看到很多河的源头。

如果顺利,母子俩预计会在8月5日左右完成此次川藏线的骑行之旅。

这一路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对于这个11岁男生和妈妈来说,这必定是一场永生难忘的旅途。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也想要提醒大家:这样的一次挑战,背后需要长期的运动锻炼基础,以及各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在出发之前,也需要做好各种各样的预案,并做好路线的选择,并不是脑袋一热就可以出发的,希望大家也可以量力而行。终点不是最重要的,过程中的风景或许更值得铭记。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11岁男孩和妈妈骑行川藏线 母子俩已骑1个多月1400多公里

稿源: 橙柿互动 2023-08-02 13:33:32

这几天,杭州的天气是在高温和暴雨中反复横跳。

11岁杭州男生方平安,跟着妈妈骑行川藏线,要从成都骑到拉萨。母子俩6月28日出发,途中休息了几天,目前骑行一个月左右,已有1400多公里,平均每天40-70公里不等。

7月30日,他们已经按照计划到达了鲁朗。

“这一路不轻松,我们遭遇了暴雨、高温、高反等各种问题,行程进度条已有90%,我相信,儿子能顺利坚持到最后。”妈妈朱女士自信地说。

14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山

已经翻过12座了

前两天晚上9点,小狮妹联系上朱女士,她和儿子当天骑了70公里,刚在一个村子里落脚,住在一户当地人家。

方平安是杭高教育集团启成学校的学生,开学读五年级,睡前刚完成作业,写了一课新学期的生字。

“儿子已经吃好、洗好,我再整理一下今天的照片和视频。”朱女士说,最近连续几天都在翻山,都是海拔三四千米的山。前面翻折多山,高反头痛,实在骑不动,推车推了好久。“前两天翻过了海拔4600多米的业拉山,感受了怒江72拐的颠簸,路差弯道多,下坡下来一身灰,“四千米以上的山我们已经翻过12座了,还剩2座,小伙子越来越黑。预计几天能到拉萨,好想家里的弟弟啊。”

骑行中,一天的安排大致是这样的:

平均7点以后起床,如果头天特别累,第二天8-9点起床出发。出发时带上包子、牛肉饼等干粮,如中午骑行在路上,就在路边野餐。如果路过饭店且时间充裕,就进店吃。中午或下午骑累了,可以就近躺着休息半小时。下午赶路,基本在天黑前到达目的地。晚上,儿子9点左右上床睡觉,妈妈稍微晚些。

今年5月从杭州骑到太湖练手

全程418公里

“这条川藏线,我和孩子爸爸以前都骑过,我是2010年骑的。早就想带儿子也来感受一下这条线的美,对人的意志力和耐力也是极大的挑战。”朱女士说,儿子6岁开始骑车,到现在骑龄也有四五年了。

都说小男孩的精力是用不完的,在家废妈,朱女士说不如带他到户外骑行,放放电,“走出来总比在家补课、看手机好”。

平安喜欢骑车,常跟着爸妈一起骑,从最初在小区里骑,后来骑车到西湖,从2公里到5公里、10公里,再到50公里、100公里,循序渐进,不断加大难度。妈妈说,是在有意识地锻炼儿子的体力,也培养意志力。

去年5月,朱女士带儿子,从杭州骑到千岛湖老家,2天骑了180公里。途中花了好几个小时,翻了一座山。“儿子的表现比我想得好,下面可以再加码了。”

今年五一假期,母子俩从杭州骑行去太湖,到了太湖绕了一圈后,再回到杭州,全程400多公里,一共骑了5天。

当时她发了朋友圈,说:“差点累傻,腿痛屁股痛肩膀痛,但哥哥真棒啊!418公里是新纪录,再一次证明了,孩子只要有兴趣,再远再累的事情他都愿意做。”

各种安全准备

心理上的准备最重要

因为家里还有个弟弟,爸爸在家带娃。妈妈是摄影师,时间比较自由。这次是母子俩一起出发。6月27日一考完试,第二天晚上就出发了。两人要走318川藏线,预计整个行程约30多天,花费控制在2万元。

318川藏线是318国道中成都到拉萨的路段,这条路在北纬30度线上,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整条路线上,需要翻越1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包括折多山、卡子拉山、东达山、业拉山(怒江山)等。

为了出行顺利,全家早早准备起来。

先去修车,调试好,再把自行车、修车工具等装备,打包寄到成都。接着是准备骑行服、冲锋衣等衣服,带好各种药品,还有手机、单反、运动相机等电子产品。

除了这些东西,心理上的准备最重要。“这次出去不是单纯妈妈带着孩子,我俩更是队友,需要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在一个人撑不下去的时候,另一个人去支持他。”朱女士说。

长途骑行中,安全是最重要的内容。她和儿子在家里做了各方面的准备预案,比如遇到暴风雪、高温天、下雨怎么办;遇到高反头痛怎么办;天黑没到目的地怎么办;饮食不合胃口怎么办;每天要花多少钱……

“为了这趟旅程,我们准备2年了,最主要是心态和意志力的准备。这一路上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和体力,才能顺利出发。”朱女士说。

整个骑行中,母子两人骑车、翻山、看美景,日常还做了些照片与视频的记录,发表在个人的视频号上,取名为《方哥带妈骑川藏》,收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其实是我带他,这么起名,主要是想激发起他的主动性,这一路,他基本没什么让我操心的,还反过来经常照顾我,遇到大雨等困难,他也没叫过一声苦,让人惊喜。”朱女士说。

看到这么小的孩子骑川藏线,也有一些网友在质疑,这么做是不是太冒险了?

“我看到有网友说,未满12周岁不能骑车上路。确实,不到12岁不能独自骑车上路,有父母陪同是可以的。这段时间,我们在川藏线还碰到了9岁、7岁的孩子,也跟着父母骑车。”朱女士说。

在安全方面,她也有很多考虑,比如带了很多药品,应对不同情况,包括葡萄糖、肠胃药、维生素、头痛药、发烧药等。不过现在川藏线比较成熟了,一路上需要的药品,也能随时买到。“孩子能不能骑川藏线,我觉得这不是大人自己决定的。首先要看孩子是不是感兴趣,孩子想,这是第一步的。之后就是陪孩子一起做好各种准备,包括生理和心理的。”

遭遇骑行三大考验

高温、下雨和高反

下面就来看看平安的骑行记录:

7月4日:今天预计要130公里到雅安。8点多出发,一口气骑了20多公里,下午力气不够,遇到川藏线骑行第一个难题:高温。下午3点多实在骑不动,找个地方休息一会,骑一会再休息。为了防晒捂得严严实实,又累又热,在邛崃的一个农家小院住下了。

7月5日:从邛崃骑到雅安,一直在爬坡,骑了70多公里,风景也不好。邛崃出来是大上坡,一直不停。

7月8日:50多公里骑得怀疑人生,高温、爬坡和大货车。海拔上升了1300米。在路边野餐时,有点搞不明白自己为啥要来川藏线吃这个苦。妈妈说,她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两个字。我在小树荫里倒头就睡。

7月9日:新沟村出发,爬坡18公里,海拔上升800多米。风景特别美,穿行在峡谷中,阳光洒在山林里,把高山和溪水染成各种颜色,温度也非常适宜。骑不动就推,到了泸定,翻过二郎山。

7月10日:遇到第三个大考验——下雨。气温从30多度直降到15度,从泸定到康定,行程50多公里,但海拔上升有1000米,差点累傻了。遇到位好心人,载我们一程。

7月11日:上午逛逛康定城,中午出发,有太阳,但有风,凉快。到了城外,都是爬坡,看到贡嘎雪山。到了目的地半个小时,我就忘记了疲惫,妈妈说这是你达到了目标,有了成就感,做事就会有动力。

7月12日:翻越折多山时,遇到新难题——高反。我听说过高反,但是没有真实感受过,折多山让我明白了高反的可怕。

早上6点起床,7点半出发。出门就是大坡,骑不动,只能推车。越往上,脑瓜子越疼,脑袋里像装了浆糊,后脑勺一跳一跳地疼。妈妈赶紧给我拿药吃,吃完药还是不太舒服,躺在妈妈怀里睡了半小时,才好点。之后推了7个小时,21公里上坡。终于到顶,下山连续大下坡。上山有多痛苦,下山就有多美好,这个可能就是人们说的先苦后甜。

7月15日:适应了高原骑行,我骑得比妈妈还有劲儿。路上下雨了,穿上雨衣裤,鞋子还套着塑料袋,完全不用担心。空气雾蒙蒙的,山上环绕着云雾,山色空蒙雨亦奇。妈妈的雨衣是红色点点的,骑起来像一颗移动的大草莓。

7月16日:剪子弯隧道和卡子拉山。一天经历多种天气,早上下雨,后来晴,风景美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翻出隧道后,下冰雹了,气温只有7度,后来坐车翻了卡子拉山。

7月17日:目的地是世界高地天空之城——理塘。望山跑死马,明明最高点的房子在那里,但转了无数个弯还没到,最后一公里灌了包葡萄糖。下山后下大雨,2个小朋友喊我们去避雨,喝了热热的酥油茶,继续上路,一口气骑到理塘。

7月20日:过海子山,又上升到新高度。轻松骑完20多公里,海子山海拔4600多米。

7月21日:骑了75公里。明天要过金沙江,就到西藏境内了。

7月23日:去芒康海通,上坡50多公里,海报上升1000米。路上遇到另一个小朋友,比我大两岁,也骑川藏线,10天就骑了我们16天的路,不搭车不推车,比很多大人都厉害,果真,川藏线上都是大神。

7月24日:沿着红色的河逆流而上,越往山顶走,河面就越来越窄,最后变成细细的小水沟,最近总是翻山,看到很多河的源头。

如果顺利,母子俩预计会在8月5日左右完成此次川藏线的骑行之旅。

这一路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对于这个11岁男生和妈妈来说,这必定是一场永生难忘的旅途。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也想要提醒大家:这样的一次挑战,背后需要长期的运动锻炼基础,以及各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在出发之前,也需要做好各种各样的预案,并做好路线的选择,并不是脑袋一热就可以出发的,希望大家也可以量力而行。终点不是最重要的,过程中的风景或许更值得铭记。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