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甬产人形机器人能当操作工还能指挥交响乐
2025-02-08 10:15:00 稿源: 东南财金公众号  

  迈着小碎步,人形机器人“领航者”灵活走上台阶,又倒退着下台阶,还有人“使坏”伸腿干扰,“领航者”依然摆臂自然、步态稳健、迈步自如……2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的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春节假期刚过,这里正在为开启人形机器人量产做各项准备工作。

机器人“打工”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坐落于海曙区的老城区南门街道。2023年12月,由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熊蓉教授团队联合共建。落户不久,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就发布“领航者2号NAVIAI”并亮相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老城区正悄然“长出”新质生产力。

  围着整机看性能,盯着算法强“大脑”,这是算法工程师的日常。最近,创新中心技术总监许学成博士正在开展新阶段的研发,将机器人在各个场景积累的算法集成到一个“大脑”中,“打个比方,就是要找到克服‘排斥反应’的方法,让机器人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人形机器人有了学习能力,才能适应更多场景的工作,方便进厂“打工”。“实际上,‘领航者’已经在不少工厂上班,可以初步胜任流水线的操作工。”许学成一边介绍,一边启动机器人进行演示,只见机器人拿起毛刷、蘸满胶水,均匀涂在产品一面,然后放下毛刷,将产品码放一边晾晒,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在全面融入当地产业链。机器人“关节”质量,事关操作范围和操作精度,这其中“减速器”是关键。该中心与宁波一家精密减速器领域的头部企业合作,将减速器核心零部件加工精度提升,解决了机器人肢体运动“卡顿”、不协调的问题。

  让人形机器人更快在各个场景“打工”,必须加强它的协调能力。“落户宁波一年多,我们这个团队已经有100多人,算法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占大头。”许学成说,学科融合,就是要让人形机器人运动更敏捷,也更聪明。

机器人成了交响乐指挥家。

  “领航者”还成了一名交响乐指挥家。握着指挥棒,“领航者”双手自然挥舞,流畅丝滑,活灵活现,丝毫没有卡顿。“采集音乐家的动作,映射到机器人,基本实现了动作的复刻。”许学成说。实际上,这背后是关节性能和算法融合提升的结果,他们一举攻克了机器人高动态精准控制难题。

  在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几十台人形机器人和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研发团队相互围绕,充满未来感。这里既是实验室,又是装配基地。“可以说,现在的机器人都是纯手工装配,有不少已经被订购。”许学成透露。

  当前,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研发成果正在走出实验室,与技术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在海曙区,一个人形机器人生产工厂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即可投产,一条流水线预计可年产100台人形机器人。该中心以技术上100%自主自研自控的研究实力抢占竞争制高点——“由内而外做最像人的人形机器人”,进入智能工业、智慧生活变革的大赛道。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甬产人形机器人能当操作工还能指挥交响乐

稿源: 东南财金公众号 2025-02-08 10:15:00

  迈着小碎步,人形机器人“领航者”灵活走上台阶,又倒退着下台阶,还有人“使坏”伸腿干扰,“领航者”依然摆臂自然、步态稳健、迈步自如……2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的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春节假期刚过,这里正在为开启人形机器人量产做各项准备工作。

机器人“打工”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坐落于海曙区的老城区南门街道。2023年12月,由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熊蓉教授团队联合共建。落户不久,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就发布“领航者2号NAVIAI”并亮相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老城区正悄然“长出”新质生产力。

  围着整机看性能,盯着算法强“大脑”,这是算法工程师的日常。最近,创新中心技术总监许学成博士正在开展新阶段的研发,将机器人在各个场景积累的算法集成到一个“大脑”中,“打个比方,就是要找到克服‘排斥反应’的方法,让机器人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人形机器人有了学习能力,才能适应更多场景的工作,方便进厂“打工”。“实际上,‘领航者’已经在不少工厂上班,可以初步胜任流水线的操作工。”许学成一边介绍,一边启动机器人进行演示,只见机器人拿起毛刷、蘸满胶水,均匀涂在产品一面,然后放下毛刷,将产品码放一边晾晒,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在全面融入当地产业链。机器人“关节”质量,事关操作范围和操作精度,这其中“减速器”是关键。该中心与宁波一家精密减速器领域的头部企业合作,将减速器核心零部件加工精度提升,解决了机器人肢体运动“卡顿”、不协调的问题。

  让人形机器人更快在各个场景“打工”,必须加强它的协调能力。“落户宁波一年多,我们这个团队已经有100多人,算法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占大头。”许学成说,学科融合,就是要让人形机器人运动更敏捷,也更聪明。

机器人成了交响乐指挥家。

  “领航者”还成了一名交响乐指挥家。握着指挥棒,“领航者”双手自然挥舞,流畅丝滑,活灵活现,丝毫没有卡顿。“采集音乐家的动作,映射到机器人,基本实现了动作的复刻。”许学成说。实际上,这背后是关节性能和算法融合提升的结果,他们一举攻克了机器人高动态精准控制难题。

  在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几十台人形机器人和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研发团队相互围绕,充满未来感。这里既是实验室,又是装配基地。“可以说,现在的机器人都是纯手工装配,有不少已经被订购。”许学成透露。

  当前,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研发成果正在走出实验室,与技术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在海曙区,一个人形机器人生产工厂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即可投产,一条流水线预计可年产100台人形机器人。该中心以技术上100%自主自研自控的研究实力抢占竞争制高点——“由内而外做最像人的人形机器人”,进入智能工业、智慧生活变革的大赛道。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