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浙江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开放,90多家中外媒体的150多名记者到会旁听和采访。
期间,代表们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了审议发言,并在审议结束后留出时间接受境内外记者集体采访。发言与问答间,一串串数字见证浙江民生“温度”。

潮新闻记者 李震宇 摄
7万“云村民”实现“我在余村有点田”
“浙江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想请您介绍一下,20年来余村的发展变化背后蕴含了怎样的发展逻辑?”现场一位记者提问。
对于余村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代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用实打实的数字回答:“2021年,余村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老百姓都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分红饭’,日子越过越红火。就拿分红来说,村里每年都会从竹林碳汇、集体经营、项目入股的收入中提取给村民分红,去年全村分红31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更是达到了7.4万元。”
“以前村里年轻人都是往外跑,现在反过来了。我们打造了青年人才社区,为村里的年轻人订制了‘青年友好型’发展机制,创造了一种‘社群化生态、参与式共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环境,面向全球招募‘合伙人’,一下子,90后、00后扎堆回村。直播间卖笋干,竹林里拍写真,村里可热闹了,短短两年时间,余村的新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原村民,每天还有近7万的‘云村民’,实现了‘我在余村有点田’。村民也赶起了时髦,我们60多岁的章阿姨从未学过英语,但她与新乡人共同发起了Yucun English Corner,现在遇到外国游客都能简单聊上几句。”汪玉成动情地说。
1.36万偏远山村村民下山安居
被问及浙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方面的新成果,全国人大代表、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蓝景芬同样用数据说话:“穷在山上、困在路上、弱在散上,是山区县基本状况,不仅影响老百姓出行,更制约了经济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支持景宁推进新型城镇化,我们连续多年实施农民下山搬迁工程,近三年,又有1.36万偏远山村老百姓搬迁下山、进城安居。县城常住人口占县域人口比重从69%提升至76.2%。县城里又新亮起了很多属于高山远山进城老百姓家的灯火,城里的人气更旺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盼头也更足了。”
蓝景芬代表以县城的万家灯火更亮、土特产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鼓、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让百姓的笑脸更多等三个场景,介绍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安民、富民、惠民”的具体举措和成果。
其中,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让教育领域日新月异。“通过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全县98%以上的中小学生在县城就读,实现了一升即教育质量升,一降即生均经费降和一稳即社会和谐稳的良好效果。景宁在120个民族自治县(旗)中率先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去年高考本科录取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蓝景芬说。
8万个“小雨馒头”已被送出
当有记者提问,“日常履职中如何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曹琛话语坦诚,结合自身工作讲述了8万个公益馒头的故事。
“一次高温天敬老送餐时,志愿者反馈,社区有老人因为天气热,胃口不佳,想尝尝馒头的味道。我们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党员、居民骨干、公益社会组织商量讨论,最后决定自己动手制作手工馒头。非常受社区老百姓欢迎的‘小雨馒头’由此诞生,至今已有8万多个公益馒头送出,平均每天做264个公益馒头,高效精准地把实事落到民生小点上。”
在她看来,“小雨馒头”不仅是一份食物更是一种纽带,它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社区居民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基层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来。“‘馒头送上门,问题带出门’。我们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倾听居民声音,收集意见和建议。”
“像今年走访居民收集意见的过程中,一位老人提出,能不能让‘智能机器’进家干活。我与其他人大代表调研了杭州的科技公司,一起将一台‘智能机器狗’引进社区。机器狗背上稳稳驮着‘小雨馒头’和人大代表民情民意收集筐,迈着稳健的步伐穿梭在街巷中,敲开了一户又一户居民的家门,居民们竖着大拇指点赞。”
全国戏曲票房前十越剧占六席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戏剧版块戏曲票房前十的剧目,越剧独占六席,前四名都被浙江小百花包揽。”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兼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蔡浙飞展示的这组数据,立马将众人的思绪拉入近些年爆火出圈的《新龙门客栈》《我的大观园》等众多优秀作品中。
近年来,越剧迎来“文艺复兴”式的热潮。2025年1月,小百花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越剧《我的大观园》在杭州首演,现场座无虚席。这让蔡浙飞倍感欣喜:“我们的舞台,聚集了众多传承接力的青年人才;我们的演出,吸引了大量初涉戏曲的青年观众,浙江戏曲树起了‘出人出戏出圈出海’的新时代文化建设标杆。”
如何让越剧文化触达更多受众,让文艺精品拥有更蓬勃的生命力,一直是蔡浙飞思考的问题。
蔡浙飞说,“以文惠民”是文化工作的重要方向。当前,浙江正全力构建“文共体”,打造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让浙江街头巷尾都成为艺术舞台。这也是她对越剧发展的一大期待。
创新“越剧+”概念,推动越剧与科技、旅游、民生等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戏曲人才培养,设立全国性的、权威性、广受认可的戏曲新人奖项……对于越剧的发展,这位在戏曲领域工作了37年的艺术家,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多次调研中,寻找着多样化的“解法”。
蔡浙飞说,艺术创作和观众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她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在袅娜的唱词中,与传统戏曲来一场最美好的遇见。潮新闻 记者 陈颖 黄慧仙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