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陪人看病时 她突然双腿发软 原来是脑内“炸弹”爆了!
2025-04-08 07:21:28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医生正在为患者做手术。

“我只是陪家人看病,没想到自己却倒下了!”近日,58岁的刘女士(化姓)经历了这惊险的一幕。所幸医院院内抢救小组立即救治,才没造成严重的后果。而造成她晕倒的原因,早在10年前就埋下了祸根。

“前一秒还在说话,下一秒就站不住了”

当天下午,刘女士陪同因头痛反复发作的婆婆,前往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正当她向戴俊杰主任医师陈述婆婆病情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双腿发软。

“前一秒还在说话,下一秒就站不住了。”戴俊杰回忆,他立即将刘女士扶到检查床前。刚躺下,刘女士就丧失意识并出现全身抽搐。戴医生立即呼叫了院内急救小组,把刘女士转送到了急诊抢救室。

到抢救室后,医护人员立即予以心电监护、抗癫痫等治疗,急诊检查显示,刘女士大脑前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病情危重,需要争取最快的时间止血,防止脑出血造成颅内高压,引发脑疝等致命性危险。

“动脉瘤破裂后,每拖延一分钟死亡率都会增加。”正在象山帮扶的该院神经外科病区主任孙成丰立即赶往医院,加入抢救团队。经过3小时的奋战,刘女士的手术顺利完成,大脑血块清除、出血点止住,她被转送至急诊重症监护室度过危险期。医护团队密切观察她的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方案。

术后第一天,刘女士恢复了意识。由于救治及时,刘女士未出现肢体、语言等方面的后遗症。第二天,她顺利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接受后续的康复治疗。目前,刘女士神志清醒,手脚活动良好。

没症状≠没危险

原来‌,刘女士在10年前体检时已确诊高血压,但因“没有头晕头痛”从未规律服药、治疗。“偶尔血压高了,我就休息几天,感觉好了便不再管。”这种侥幸心理,悄然埋下了血管病变的祸根。

“脑动脉瘤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像‘高压水枪’一样冲击血管壁。动脉内皮在持续高压下逐渐硬化、脆弱,最终形成动脉瘤。”孙成丰主任介绍。“这类患者往往直到血管破裂才首次出现症状,而这时已是非死即残。”

刘女士的案例并非孤例,李惠利医院2024年收治的300多例脑动脉瘤患者中,大概60%存在高血压未规范治疗史。“很多人以为‘没症状=没危险’,这是致命误区。”孙成丰强调,高血压对心、脑、肾的损害是渐进且不可逆的,等到出现视力模糊、头痛、胸痛等症状时,器官损伤往往已达中晚期。

他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测量2次血压,高危人群(肥胖、家族史)至少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戒烟限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熬夜可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激素分泌紊乱、血管内皮受伤等,这些都可导致高血压,能不熬夜就避免熬夜。”孙主任提醒,而对于已经诊断为高血压的市民,他一再提醒要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长期稳定控制血压。

宁波晚报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徐晨燕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陪人看病时 她突然双腿发软 原来是脑内“炸弹”爆了!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4-08 07:21:28

医生正在为患者做手术。

“我只是陪家人看病,没想到自己却倒下了!”近日,58岁的刘女士(化姓)经历了这惊险的一幕。所幸医院院内抢救小组立即救治,才没造成严重的后果。而造成她晕倒的原因,早在10年前就埋下了祸根。

“前一秒还在说话,下一秒就站不住了”

当天下午,刘女士陪同因头痛反复发作的婆婆,前往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正当她向戴俊杰主任医师陈述婆婆病情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双腿发软。

“前一秒还在说话,下一秒就站不住了。”戴俊杰回忆,他立即将刘女士扶到检查床前。刚躺下,刘女士就丧失意识并出现全身抽搐。戴医生立即呼叫了院内急救小组,把刘女士转送到了急诊抢救室。

到抢救室后,医护人员立即予以心电监护、抗癫痫等治疗,急诊检查显示,刘女士大脑前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病情危重,需要争取最快的时间止血,防止脑出血造成颅内高压,引发脑疝等致命性危险。

“动脉瘤破裂后,每拖延一分钟死亡率都会增加。”正在象山帮扶的该院神经外科病区主任孙成丰立即赶往医院,加入抢救团队。经过3小时的奋战,刘女士的手术顺利完成,大脑血块清除、出血点止住,她被转送至急诊重症监护室度过危险期。医护团队密切观察她的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方案。

术后第一天,刘女士恢复了意识。由于救治及时,刘女士未出现肢体、语言等方面的后遗症。第二天,她顺利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接受后续的康复治疗。目前,刘女士神志清醒,手脚活动良好。

没症状≠没危险

原来‌,刘女士在10年前体检时已确诊高血压,但因“没有头晕头痛”从未规律服药、治疗。“偶尔血压高了,我就休息几天,感觉好了便不再管。”这种侥幸心理,悄然埋下了血管病变的祸根。

“脑动脉瘤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像‘高压水枪’一样冲击血管壁。动脉内皮在持续高压下逐渐硬化、脆弱,最终形成动脉瘤。”孙成丰主任介绍。“这类患者往往直到血管破裂才首次出现症状,而这时已是非死即残。”

刘女士的案例并非孤例,李惠利医院2024年收治的300多例脑动脉瘤患者中,大概60%存在高血压未规范治疗史。“很多人以为‘没症状=没危险’,这是致命误区。”孙成丰强调,高血压对心、脑、肾的损害是渐进且不可逆的,等到出现视力模糊、头痛、胸痛等症状时,器官损伤往往已达中晚期。

他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测量2次血压,高危人群(肥胖、家族史)至少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戒烟限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熬夜可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激素分泌紊乱、血管内皮受伤等,这些都可导致高血压,能不熬夜就避免熬夜。”孙主任提醒,而对于已经诊断为高血压的市民,他一再提醒要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长期稳定控制血压。

宁波晚报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徐晨燕 文/摄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