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阳光淌进百年老宅——甬剧艺术博物馆,正像苏怀青一直追求的“杏花春雨三月天”一样。甬剧《结婚十年》又开演了,一场又一场。经过修改加工,演出更流畅更精练了。观众坐在这座老式房子里,观摩体会着苏怀青丰富复杂的人生况味。乡音缭绕,掌声迭起。
这是我15年前写的一部剧作。当时,王锦文主演的《典妻》一举成名,一批上海著名的文化人如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曹可凡,海派著名女作家程乃珊等专程来到宁波,为王锦文热心策划新的甬剧作品。他们认为以甬籍女作家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为改编文本,写一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包括宁波)女性追求自强自尊的人生历程,具有多种意义,而且非常适合甬剧这一剧种来表现。于是,王锦文邀请我来担任编剧。

从小说转化为戏剧,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小说与戏曲各有特性。小说的细节描写与心理刻画都可以不计篇幅,信马由缰,而戏曲则不然。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戏曲必须以精练的笔墨抓紧剧情的推进,层层开掘,直抵深处。因此需要敢于取舍,善于开合,铺垫呼应,针线缜密。这是一个艰难的再创作的过程。
小说主人公苏怀青是一个天真纯情、富有才气、充满憧憬的女子。她嫁给了纨绔子弟徐崇贤,立即陷入了无奈与迷茫之中。十年婚姻生活的点点滴滴,她没有得到快乐和幸福,却发现了丈夫身上不可救药的庸俗和丑陋。柴米油盐,怀孕生子,在平庸的日子里,她更多感受到的是失望和痛苦。于是她开始了挣扎与反抗。她爱好写作,不甘沉沦,她要活出自己。她最后选择了离婚。作为与张爱玲齐名的海派女作家苏青,她的笔墨细腻,生活细节生动活泼,地域风情浓郁,充满人间烟火味,因此很受那个时代读者的喜欢。
然而,作为当代戏剧舞台的展现,这样的叙述仍然是远远不够的。它缺乏的是什么?作为编剧的我,不能不思考对这个文本改编的意义,或者说它的主题立意应该如何开掘并深化?在那时,一个女性的觉醒与追求离不开时代的大背景。那个时代,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强盗侵入我国,蹂躏着我们的家园,抗日烽火遍地熊熊燃烧。每一个心中有良知的中国人,
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不同的爱国热忱。大上海沦陷了,徐崇贤的律师房子被日寇的飞机炸了,是苟且偷生还是奋起反抗?苏怀青的夫妻俩都会面临这一抉择的严峻拷问,因此成了这个家庭能否融合的分水岭。

剧本的改编有意识地加强了这一条副线,这条原小说中很微弱的副线。在进步青年应其民的引领下,苏怀青面对困难,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的那颗心跃然萌动,然而又是那么艰难。这是那个大时代造成的普遍现象。那个时代曾经涌现了多少热血青年奔赴延安寻找光明啊。苏怀青虽然面临沉重的家庭负荷,纠缠着伦理的羁绊,最终,她勇敢地与旧生活旧秩序决裂,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她要走出全新的一步,让一个自爱自怜、裹足不前的知识女性获得新生。我想,如果我们的剧本以这样的立意统帅全剧,一定会让这个陷于琐碎冗杂的家长里短的小家庭故事的思想质感获得新的蜕变。虽然,它只是一条副线。这是一条强烈
作用于人物和剧情走向的副线。
剧本修改了五稿,完成了舞台排演稿。但由于当时甬剧团正在创排另一台重点剧目,且有一个较长的加工周期,《结婚十年》的排演被搁下了。
一搁搁了十余年。人事变迁,体制更换。时光如水而逝,但王锦文心中一直没有放下这件事,没有放下这个剧本。
去年以来,一个新的构思,在她的心中萌动。作为宁波甬剧艺术传承中心的负责人,她一直致力于甬剧艺术的研究、积累、探索之中。能不能以新的艺术形式来演绎甬剧?从而吸引不同的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来了解甬剧、欣赏甬剧?于是她想到了一种叫沉浸剧的表演方式,想到了《结婚十年》。
所谓沉浸剧,原是国外的一些艺术家对戏剧表现形式的一种创新。这种形式重新界定了观众与表演空间的关系,通过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体验来表现剧情,颠覆了传统的舞台表现形态。当然,王锦文想呈现的并不完全是这样。她曾经排演过一出叫《小城之春》的甬剧,把演出地点从舞台移到庭院,让观众直接融入戏剧环境,体现一种新的艺术魅力,算得上是半沉浸的样式,这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艺术实验,观众觉得很新鲜。
现在,她想的是,《结婚十年》也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展示,地点就放在甬剧艺术博物馆,那是一座晚清时期留下来的旧式院子,青砖黛瓦,木格门窗,庭院深深,很符合《结婚十年》的剧情需要。
去年冬天,天气到了滴水成冰的最寒冷的日子,王锦文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李莎导演完成了这部戏的排演。那几个夜晚,寒气逼人,气温降到零下5度,观众座上都放了一条毯子,让观众可以裹在身上看戏。而饰演主角苏怀青的王锦文以及她们团队的演员们,身上穿的却是旗袍衬衣,衣衫单薄,露出双臂。还有一场冒雨的戏,高超的舞美灯光设计者让小院天井的上空,真的下起了潇潇细雨,意境是相当诱人的。冰冷的雨点落在演员的身上,可谓是雪上加霜,但她们的心里却是热的,火热的,她们忘情地投入了剧情表演之中,场面极其感人,敬业精神可嘉。我作为该剧的编剧,坐在旁边看戏,真担心她们会染上感冒。然而,一场又一场,她们挺过来了,圆满完成了数场演出任务。
王锦文说,拓展形式,振兴甬剧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我要把《结婚十年》作为甬剧艺术博物馆的一个驻场演出剧目,不断演下去。因为,观众喜爱她,甬剧的探索也需要她。
杨东标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