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浙江日报】宁波青年志愿服务队专为癌症患者编织假发
2025-08-19 08:22:10 稿源: 浙江日报  

戴素芹双手颤抖着戴上那顶齐肩假发,镜子里的自己眉眼弯弯,久违的笑容终于绽放,“我好像又健康了。”轻声呢喃里,藏着癌症患者对尊严的渴望,更映照着一群年轻人用发丝编织的暖心关怀。8名以上捐发者的善意、40余小时的精心制作以及200余小时的专业疗愈服务——宁波鄞州为爱“发”生志愿团队,以一顶顶真发假发为载体,为病痛的生命重新注入自信与希望。

为爱“发”生,是一支由鄞州区美发美容行业协会与宁波东钱湖投资集团联合打造的公益团队。在2018年的一次募捐活动中,团队成员郑亚丽和蒲安邦注意到,因化疗导致的脱发,正像一把“钝刀”,割裂着受助者小雅(化名)的自我认同。“我觉得自己不正常,宁愿每天在家关着,也不想出门被别人看到。”小雅说。

郑亚丽擅长组织沟通,蒲安邦懂专业假发制作工艺,他们立即行动起来,用时40多个小时,为小雅制作了一顶真发假发。为了尽可能还原造型,他们还对假发进行了简单的烫染操作。

“竟然比原来还好看!”收到礼物那天,小雅换着角度照镜子,很是高兴。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不止是制作、送出一顶假发,更要给对方信心。”之后,郑亚丽和蒲安邦以量身定制的真发假发为切入口,开启了一场志愿长跑。他们希望向患者传递一个信念:今后的生活依然值得憧憬,要以最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蒲安邦告诉记者,一顶真发假发,需要从8到10人的头上取得,而且必须是35厘米以上的无烫染“原生”发;历经消毒等多道工序,才能保证每根发丝都精准固定在网底;一顶品质优良的真发假发,造价在4000元以上。

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用真发来制作假发,蒲安邦也有自己的坚持。“舒适度对于患者很重要。”蒲安邦说,癌症患者本来头顶就容易出汗,相比价格低廉的普通假发,真发假发更轻薄、更透气,佩戴起来没有异物感。

“就像自己长出的头发一样!”如今已申请成为团队一员的戴素芹,也迫不及待分享自己的感受:从出门必戴帽子,到现在坦然走进人群,是为爱“发”生给了她坚定力量。后来,积极配合治疗之余,戴素芹只要有空,就跟拍记录团队的助人日常,发布在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希望能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人。

这几年,随着团队影响力扩大,越来越多市内外爱心人士慕名而来,找到为爱“发”生团队的常驻办公场地,主动要求捐出头发。而团队成员、90后发型师阎三川和赵晶的手艺,也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大家送来的不仅是发丝,更是对陌生生命的善意。有捐发者连续多年参与义剪,还专门为此蓄长头发;有10余家专业发廊加入,筛选合格优质发丝;有心理医生参与,开设“发型设计疗愈课”。

“我们不只是做假发,而是在编织‘你值得被爱’的理念。”郑亚丽说,团队还计划建立捐发数据库,让匹配更精准;培训患者学习假发护理,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重建对生活的掌控感。

截至目前,为爱“发”生已累计为癌症患者送出90多顶假发,不少受助患者心理创伤得到显著缓解,社会融入能力大幅提升。不久前,团队在鄞州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金奖。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浙江日报】宁波青年志愿服务队专为癌症患者编织假发

稿源: 浙江日报 2025-08-19 08:22:10

戴素芹双手颤抖着戴上那顶齐肩假发,镜子里的自己眉眼弯弯,久违的笑容终于绽放,“我好像又健康了。”轻声呢喃里,藏着癌症患者对尊严的渴望,更映照着一群年轻人用发丝编织的暖心关怀。8名以上捐发者的善意、40余小时的精心制作以及200余小时的专业疗愈服务——宁波鄞州为爱“发”生志愿团队,以一顶顶真发假发为载体,为病痛的生命重新注入自信与希望。

为爱“发”生,是一支由鄞州区美发美容行业协会与宁波东钱湖投资集团联合打造的公益团队。在2018年的一次募捐活动中,团队成员郑亚丽和蒲安邦注意到,因化疗导致的脱发,正像一把“钝刀”,割裂着受助者小雅(化名)的自我认同。“我觉得自己不正常,宁愿每天在家关着,也不想出门被别人看到。”小雅说。

郑亚丽擅长组织沟通,蒲安邦懂专业假发制作工艺,他们立即行动起来,用时40多个小时,为小雅制作了一顶真发假发。为了尽可能还原造型,他们还对假发进行了简单的烫染操作。

“竟然比原来还好看!”收到礼物那天,小雅换着角度照镜子,很是高兴。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不止是制作、送出一顶假发,更要给对方信心。”之后,郑亚丽和蒲安邦以量身定制的真发假发为切入口,开启了一场志愿长跑。他们希望向患者传递一个信念:今后的生活依然值得憧憬,要以最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蒲安邦告诉记者,一顶真发假发,需要从8到10人的头上取得,而且必须是35厘米以上的无烫染“原生”发;历经消毒等多道工序,才能保证每根发丝都精准固定在网底;一顶品质优良的真发假发,造价在4000元以上。

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用真发来制作假发,蒲安邦也有自己的坚持。“舒适度对于患者很重要。”蒲安邦说,癌症患者本来头顶就容易出汗,相比价格低廉的普通假发,真发假发更轻薄、更透气,佩戴起来没有异物感。

“就像自己长出的头发一样!”如今已申请成为团队一员的戴素芹,也迫不及待分享自己的感受:从出门必戴帽子,到现在坦然走进人群,是为爱“发”生给了她坚定力量。后来,积极配合治疗之余,戴素芹只要有空,就跟拍记录团队的助人日常,发布在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希望能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人。

这几年,随着团队影响力扩大,越来越多市内外爱心人士慕名而来,找到为爱“发”生团队的常驻办公场地,主动要求捐出头发。而团队成员、90后发型师阎三川和赵晶的手艺,也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大家送来的不仅是发丝,更是对陌生生命的善意。有捐发者连续多年参与义剪,还专门为此蓄长头发;有10余家专业发廊加入,筛选合格优质发丝;有心理医生参与,开设“发型设计疗愈课”。

“我们不只是做假发,而是在编织‘你值得被爱’的理念。”郑亚丽说,团队还计划建立捐发数据库,让匹配更精准;培训患者学习假发护理,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重建对生活的掌控感。

截至目前,为爱“发”生已累计为癌症患者送出90多顶假发,不少受助患者心理创伤得到显著缓解,社会融入能力大幅提升。不久前,团队在鄞州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金奖。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