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实验室里养蚊子?!图啥?探秘“人蚊大战”中的科学兵法
2025-08-19 09:11:29 稿源: 潮新闻  

你能想象吗,人人避之不及,谁见谁打的蚊子,在一个神秘的实验室里,竟然被人精心饲养着,繁育生息,衣食无忧,还有糖水管够。

实验室里养蚊子?图啥?

记者探访杭州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治所,体验了一把“养蚊人”的日常。

实验室里的蚊子的一生

这个夏天,一个陌生又拗口的传染病名——基孔肯雅热,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这病由蚊子传播,所以防蚊自然成了重中之重。

“人蚊大战”一触即发,如何才能一招制敌?《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了解蚊子的前世今生,记者特意寻得 “养蚊专家”——杭州市疾控中心消媒所的金彬彬博士。

金彬彬带记者来到敏感饲养室。这里养了两种蚊子,一种是晚上出来吸血,嗡嗡嗡吵得人睡不着的,名为“淡色库蚊”;还有一种是白天吸血,能传播包括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多种传染病的,叫作“白纹伊蚊”,也就是俗称的“花蚊子”。

金彬彬介绍,蚊子的一生要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蚊。

在恒温恒湿的饲养室里,成蚊日常吃的是糖水,此外,研究人员也会定期给雌蚊特供动物血,帮助它们传宗接代。而在蚊子的幼虫时期,吃的则是小乌龟同款龟粮。一把撒进水里,蚊子幼虫成群结队地迅速游来分而食之,其密集程度,若没点过硬的心理素质还真无法直视。

等到幼虫再长大一点,成了蛹,就要及时挑拣出来,放进蚊笼里,静待它们羽化。不然不出几天,实验室里的蚊子说不定能把研究人员给抬走。

养蚊子,是为了灭蚊子

不过,实验室里的蚊子的一生,也并非全然是“养尊处优”的一生。等到它们长得壮壮的,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一场“生死劫”了。

“成蚊养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进行抗药性实验了。”金彬彬说道,“养蚊子,主要是为了监测它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我们知道了蚊子对哪些杀虫剂敏感,才能针对性地使用化学杀虫药物把它们杀死。”

户外活动时,如何有效防蚊?“养蚊专家”亲测有效的防蚊干货,也给大家问来了。

“清晨和傍晚是蚊子活跃的高峰时段,尽量少去草丛、树林、积水多的地方玩。另外,深色的衣服对蚊子有天然的吸引,所以外出时可以穿长袖长裤、浅色衣物。在选择驱蚊液时,重点看成分中是否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有效趋避剂,一般来说避蚊胺含量在10%~20%,驱蚊效果最好。”金彬彬说道。

不过,同样重要但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就是“捣毁”蚊子的孳生地。金彬彬介绍,能传播多种传染病的白纹伊蚊最喜欢在“清洁的小水坑”里产卵,像家里家外的花盆托盘、废弃瓶罐、闲置水桶,甚至是一个没倒掉的饮料瓶盖里的积水,短短几天就有可能成为“蚊子窝”。

病媒生物的防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长期的、持续性的斗争。但只要我们从日常小事做起,清除积水、消灭蚊虫,避免被“花蚊子”叮咬,就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让病毒没有可乘之机。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实验室里养蚊子?!图啥?探秘“人蚊大战”中的科学兵法

稿源: 潮新闻 2025-08-19 09:11:29

你能想象吗,人人避之不及,谁见谁打的蚊子,在一个神秘的实验室里,竟然被人精心饲养着,繁育生息,衣食无忧,还有糖水管够。

实验室里养蚊子?图啥?

记者探访杭州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治所,体验了一把“养蚊人”的日常。

实验室里的蚊子的一生

这个夏天,一个陌生又拗口的传染病名——基孔肯雅热,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这病由蚊子传播,所以防蚊自然成了重中之重。

“人蚊大战”一触即发,如何才能一招制敌?《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了解蚊子的前世今生,记者特意寻得 “养蚊专家”——杭州市疾控中心消媒所的金彬彬博士。

金彬彬带记者来到敏感饲养室。这里养了两种蚊子,一种是晚上出来吸血,嗡嗡嗡吵得人睡不着的,名为“淡色库蚊”;还有一种是白天吸血,能传播包括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多种传染病的,叫作“白纹伊蚊”,也就是俗称的“花蚊子”。

金彬彬介绍,蚊子的一生要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蚊。

在恒温恒湿的饲养室里,成蚊日常吃的是糖水,此外,研究人员也会定期给雌蚊特供动物血,帮助它们传宗接代。而在蚊子的幼虫时期,吃的则是小乌龟同款龟粮。一把撒进水里,蚊子幼虫成群结队地迅速游来分而食之,其密集程度,若没点过硬的心理素质还真无法直视。

等到幼虫再长大一点,成了蛹,就要及时挑拣出来,放进蚊笼里,静待它们羽化。不然不出几天,实验室里的蚊子说不定能把研究人员给抬走。

养蚊子,是为了灭蚊子

不过,实验室里的蚊子的一生,也并非全然是“养尊处优”的一生。等到它们长得壮壮的,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一场“生死劫”了。

“成蚊养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进行抗药性实验了。”金彬彬说道,“养蚊子,主要是为了监测它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我们知道了蚊子对哪些杀虫剂敏感,才能针对性地使用化学杀虫药物把它们杀死。”

户外活动时,如何有效防蚊?“养蚊专家”亲测有效的防蚊干货,也给大家问来了。

“清晨和傍晚是蚊子活跃的高峰时段,尽量少去草丛、树林、积水多的地方玩。另外,深色的衣服对蚊子有天然的吸引,所以外出时可以穿长袖长裤、浅色衣物。在选择驱蚊液时,重点看成分中是否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有效趋避剂,一般来说避蚊胺含量在10%~20%,驱蚊效果最好。”金彬彬说道。

不过,同样重要但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就是“捣毁”蚊子的孳生地。金彬彬介绍,能传播多种传染病的白纹伊蚊最喜欢在“清洁的小水坑”里产卵,像家里家外的花盆托盘、废弃瓶罐、闲置水桶,甚至是一个没倒掉的饮料瓶盖里的积水,短短几天就有可能成为“蚊子窝”。

病媒生物的防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长期的、持续性的斗争。但只要我们从日常小事做起,清除积水、消灭蚊虫,避免被“花蚊子”叮咬,就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让病毒没有可乘之机。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