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文,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
《若干举措》强调,要多措并举加强内容建设,增加优质广电视听内容供给;实施“内容焕新计划”,加强内容创新;改进电视剧集数和季播剧播出间隔时长等管理政策;改进电视剧内容审查工作,优化机制、提高效率;加强超高清节目制作播出宣传推介;加强纪录片、动画片精品创作;鼓励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推动优秀境外节目引进播出等。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节目版权保护。
其实,从上周起,网上就传出了“广电总局新印关于电视剧创作的若干举措(21条)”(以下简称“广电21条”),表示要放宽播出限制,简化审查流程,丰富内容供给。消息传出后,华策影视、慈文传媒、欢瑞世纪等多个影视股涨停,从业人员热情倍涨。
“广电21条”为什么如此受关注?将对行业将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给大家画个重点。
取消电视剧40集上限
取消季播剧间隔一年排播
为了防止电视剧注水,自2020年以来,总局多次提倡电视剧制作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创作。
于是,不少长剧采用了拆分成上下部的方式,规避集数的要求:杨紫、成毅主演的《沉香如屑》《沉香重华》,迪丽热巴、任嘉伦主演的《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都采用了一剧两播的形式。
2023年8月,总局再次提出,电视剧、网络剧原则上不超过40集,强调要防止“注水剧”采用拆分成上下部、拍摄多季等方式规避集数要求,原则上不允许短时间内连续播出两部以上人物、剧情贯通但分别取得发行许可的剧集,同系列剧集开播间隔一般不得少于12个月。
这一限制下,杨紫的《长相思》和《国色芳华》系列,都是因为集数被拆成两季,第一季播出成绩很好,但第二季因间隔时间太长,观众追剧情绪断档,播出效果不太理想。

《长相思》海报
“广电21条”中提到,取消剧集40集上限,这对创作者来说,可以挖掘IP的最大效益,同时,保证剧情的连续性,观众也有了更好的追剧体验。之后,《琅琊榜》《甄嬛传》等大体量的精品长剧集或将回归电视舞台。
此外,季播剧的排播不再要求两季之间间隔一年,这也将利于一些优质IP的持续开发创作。
鼓励网台联动、一剧多星
2015年1月1日起,行业实行“一剧两星”的播出模式,即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频道播出,每晚黄金档电视剧播出数量为两集,这对电视剧行业也产生不小的影响。此前,电视剧首轮最多能在四家上星卫视播出,当年孙俪主演的《辣妈正传》在四大卫视联播,曾创下500万一集的国产剧价格纪录。
“一剧两星”是基于电视剧“供大于求”的情况,“进一步均衡卫视综合频道节目构成,强化综合定位,优化频道资源,丰富电视剧荧屏”。

《辣妈正传》海报
“一剧两星”施行后,推动了频道剧集的多样化,观众有了更多选择,但也的确导致了卫视的购买成本增加,压缩了影视公司的制作成本。随着视频平台的兴起,平台逐渐成了影视剧最大买家,卫视发展陷入困境。
“广电21条”中提到,不再限制“一剧两星,一晚两集”,实施一剧多星、联购联播政策,大力支持网台同步。“一剧多星”的落地,或许将有助于优化广电行业的资源配置,增强卫视平台优质内容的供给能力。
优化电视剧审查
“广电21条”中,有不少优化电视剧审查的举措。
建立总局和省局同步审查机制,拟定在卫视黄金时段和重点视频网站首屏首页播出的重点剧目,可采取同步审查。
优化涉案剧内容审查,历史公案人物、重大案件、涉外案件三大类需要公安部审查,其他只需地方省级公安部门协审。
优化协审机制,鼓励片方引入专家把关取代不必要的协审。
试行建立“边审边播”机制,对于系列剧、季播剧、单元剧、情景喜剧等类型剧目,试行“边审边播、边改边播”审查调控机制,分集、分单元反馈审核意见。
以上举措,或将缩短电视剧的制作周期,提升制作效率,更快响应社会热点。

《大江大河》海报
不过,“边审边播、边改边播”这一创新性的举措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这对编剧提出了着更高的要求,在原本就好编剧缺乏的当下,很少有编剧具备根据观众反馈做出高质改编的能力,此前韩剧在这一模式下也大都烂尾。
不少编剧在采访时也表现出了担忧,“比如女二、男二突然爆红,要不要顺应观众要求给他们加戏?”
不过,此项举措目前仅限于一部分类型,还在初步探索阶段,可以慢慢摸索。
另一方面,“边改边播”也有不少好处,比如增加观众的互动体验,改善剧集内容。此前也有不少电视剧在播出后,结合观众反馈,对剧集的部分内容做了小修改:《东宫》“跳忘川”名场面的bgm被吐槽,导演李木戈连夜改了;新版《倚天屠龙记》开播后,导演蒋家骏发博表示“对于动作戏部分的建议,我们将抓紧时间去改善”……
调整古装剧播出比例
为了约束和整顿乱象丛生的古装剧,2013年,广电推出的《电视剧管理规定》中规定:所有卫视黄金时段古装题材每月和年度播出的总集数都不得超过总数的15%,原则上两部古装剧不能接档播出。2014年,《大汉情缘之云中歌》遭遇临时撤档,就是因为古装剧配额超标。
那些年,屏幕古装剧确实少了,许多古装剧纷纷转向网播。2018年,《如懿传》突然从上星播出变成网播,引发了一大波讨论。
2019年,“限古令”再度升级,先是3月网传所有古装题材一律不许播出,当时原定播出的《新白娘子传奇》宣布撤档。之后,又传出“限令”取消,《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九州缥缈录》等一批古装剧在6-8月顺利开播。12月,传出古装、玄幻等类型的影视剧每家平台每月限上线一部的消息……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受限的播出,导致了不可控的回本周期,许多大制作、大卡司的古装剧被挤压了许久后才得以播出。高成本投资下,资方和影视公司对待古装剧的态度都谨慎了不少。
2023年,随着《长相思》《莲花楼》等古装剧的热播,古装剧的备案数量才逐渐复苏,呈现出减量增质、题材转向等趋势。
“广电21条”提到,古装剧的播出调控不再限制时长和比例,将根据实际和观众需求,推出更精准灵活的播出措施。
这对影视公司来说,减少了风险,回本周期更加可控,创作范围更大了。基于市场来说,古装剧是国产剧创作的重要门类,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好的古装剧,能为长剧市场注入活力,为传统文化赋能,也是这几年“出海”重要的排头兵。
总之,“广电21条”的核心是为了在“长剧小年”鼓励精品内容创作,放宽题材选择,减少程序限制,对剧集行业,尤其是长剧,无疑是重大鼓舞。
观众也期待创作者在政策的支持下,继续发挥长剧的优势,讲出更多的好故事。
(图源电视剧官方)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