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界牌碶泵站。通讯员供图
甬派客户端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陈飒
记者今天从市水利局获悉,10月15日,宁波出汛,今年汛期总体平稳。
今年汛期为4月15日至10月15日,汛期雨量前丰后枯。全市面雨量127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3%,其中梅汛期(4月15日至7月15日)降雨708毫米,较常年偏多45%,台汛期(7月16日至10月15日)降雨564毫米,较常年偏多3%。但8月以来降雨224毫米,较常年偏少52%。
梅雨降雨集中,强度大。今年我市6月7日入梅、6月30日出梅,整体偏早,梅雨天数23天,较常年偏少7天;梅雨量287毫米,较常年偏少8%。其间,遭遇两轮连续性强降雨,6月14日江北区测报中心站最大1小时雨强达100毫米。
台风多,影响大。7月份集中遭遇4号台风“丹娜丝”、7号台风“范斯高”、8号台风“竹节草”影响,特别是台风“竹节草”给甬江流域带来218毫米降雨影响,市区平原最大6小时雨量达160~190毫米(超过50年一遇),部分区域出现较为严重积水。姚江、奉化江干流最高水位超保证,江北、镇海、鄞南平原河网最高水位超保证。
今年入汛以来,我市健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编制核准1014项控制运用计划、134项在建工程度汛方案、156个防御预案,开展防御演练26场。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对水库山塘、堤防海塘及小流域山洪、城市内涝等800余处风险点落实“一点一策”。提前储备各类水利抢险物资2300万元,在宁海设立市级水利抢险物资南部分中心,并落实37支抢险队伍,提高了应急应对能力。
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推进流域防洪工程建设,主汛前,余姚北排二通道东线通水,新建的200立方米/秒陶家路出海泵站投入运行。“竹节草”台风期间,陶家路泵站累计排水1200万立方米,有效减轻了姚江东排压力。余姚下姚江堤防整治工程全面开工在建。提升平原排涝能力,海曙沿山干河整治工程全面开工在建,新建的120立方米/秒界牌碶泵站完成通水验收。
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全市建成1278个“天机网”水文监测预警设施,实现内涝、山洪、水库泄洪等重要领域监测全覆盖。

皎口水库预泄。
入汛以来,我市按照“早动、快动、小动”的要求,科学调度水库拦蓄、泵站强排、分片排涝,取得了显著防洪减灾效益。特别是“竹节草”台风期间,市水利部门提前研判,抢抓台风来临前“窗口期”,制定“一库一策”方案,累计预泄水量1.4亿立方米,为后续降雨留足错峰拦蓄空间。降雨影响期间,统筹干流洪水防御和平原内涝外排,动态调度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2.02亿立方米,沿江水闸泵站排水2.61亿立方米,并及时调控城区节制闸及泵站降低区域内河网水位。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