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远不止"捡球"!奔跑的球童有多专业?
2025-10-16 22:4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2025宁波网球公开赛

甬派客户端记者 龚旭琪 史米可 李敬平 徐诚

2025宁波网球公开赛现场,除了飞奔击球的球员外,还有一群跟着球跑的身影——他们,就是球童。

10月16日,记者采访了球童郑涵尹,听她讲述这个角色背后的故事。

郑涵尹是宁波李惠利中学的高二学生,与网球的缘分始于去年。

当时,她才开始学习这项入门难的运动。

今年,得知宁波网球公开赛招募球童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

“我觉得这不仅能帮助自己提升球技,还能和球员零距离交流,特别有意义。”郑涵尹说。

球童在比赛中互相传球。

暑假期间,包括郑涵尹在内的近50名球童,需要顶着烈日进行训练。赛事组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社会招募球童需要进行四轮考核,最终仅有十几人能成功入选。

另一方面,社招球童的训练时间远少于校招球童。资格赛结束后,能留下的社招球童只有寥寥数人。社招球童想要跟上节奏,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加倍努力。

因此,郑涵尹的训练场地,有时就在家里。写完作业后,她会拿出网球练习低滚球,还会拉着家人一起练习供球。

“这些基础动作的练习虽然简单,却能为赛场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她说。

郑涵尹(中)在比赛中。

在比赛现场,球童工作远非外人眼中“捡球”那么简单。他们需要长时间蹲着、站着,保持固定姿势。

比赛期间,郑涵尹每天要服务四场比赛,每场约半小时。即便在空闲时间,她也会默默琢磨动作,力求在服务中做到最好。

低滚球是郑涵尹花费心思最多的动作,然而网球不规则的弹跳,常常让她面临挑战。

因此,她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思考如何改进才能让球滚得又快又直,方便队友传球、助力球员比赛。

“每一次进步,都让我更有信心。”她说。

球童在比赛中跑动。

在郑涵尹看来,这样的经历十分珍贵,“既锻炼了意志力,也磨炼了自己”。

近距离接触球员比赛,也让郑涵尹有了别样的体验。

“现场听到的发球声、球碰撞的声音,和在电视上看完全不一样,冲击力特别强。”她笑着说。

在服务过的球员中,汤姆亚诺维奇是郑涵尹最喜欢的一位。

从资格赛开始陪伴,看着喜欢的球员一轮轮晋级,郑涵尹心中充满成就感。

“沉下心来,继续加油,看到你晋级真的很开心。”郑涵尹向汤姆亚诺维奇“隔空喊话”。

2025宁波网球公开赛中,球童团队共有66人,除少部分社招球童外,大部分校招球童来自宁波万里学院。

他们如同球员的“影子”,用无声、迅速的动作,第一时间完成捡球、递球、擦地、退场的动作,有时候甚至还得“驱赶”球场上的昆虫。

球童的动作有着严苛的标准,落地反弹传球需要到达球员的腰部,为球员提供便利;中线球童向底线同伴传球必须让球贴地滑行;递毛巾、退场都有统一的手势与路线……

事实上,球童并非入围就能一劳永逸。每场比赛,他们的表现也会被记录、评估,只有出色的球童才能留到最后。

球童在比赛中。

在欣赏网球比赛的过程中,流畅的比赛节奏来源于球童的付出。他们用自己的传球、跑动,回应着球员的需求。

一场网球赛,不只有球员的博弈,也有球童的坚持与付出——所有人的努力,组成了网球的独特魅力。

“未来,我还会继续热爱网球,也会带着这份坚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郑涵尹说。而这,可能也是这些球童共同的心声。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远不止"捡球"!奔跑的球童有多专业?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10-16 22:42: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龚旭琪 史米可 李敬平 徐诚

2025宁波网球公开赛现场,除了飞奔击球的球员外,还有一群跟着球跑的身影——他们,就是球童。

10月16日,记者采访了球童郑涵尹,听她讲述这个角色背后的故事。

郑涵尹是宁波李惠利中学的高二学生,与网球的缘分始于去年。

当时,她才开始学习这项入门难的运动。

今年,得知宁波网球公开赛招募球童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

“我觉得这不仅能帮助自己提升球技,还能和球员零距离交流,特别有意义。”郑涵尹说。

球童在比赛中互相传球。

暑假期间,包括郑涵尹在内的近50名球童,需要顶着烈日进行训练。赛事组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社会招募球童需要进行四轮考核,最终仅有十几人能成功入选。

另一方面,社招球童的训练时间远少于校招球童。资格赛结束后,能留下的社招球童只有寥寥数人。社招球童想要跟上节奏,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加倍努力。

因此,郑涵尹的训练场地,有时就在家里。写完作业后,她会拿出网球练习低滚球,还会拉着家人一起练习供球。

“这些基础动作的练习虽然简单,却能为赛场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她说。

郑涵尹(中)在比赛中。

在比赛现场,球童工作远非外人眼中“捡球”那么简单。他们需要长时间蹲着、站着,保持固定姿势。

比赛期间,郑涵尹每天要服务四场比赛,每场约半小时。即便在空闲时间,她也会默默琢磨动作,力求在服务中做到最好。

低滚球是郑涵尹花费心思最多的动作,然而网球不规则的弹跳,常常让她面临挑战。

因此,她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思考如何改进才能让球滚得又快又直,方便队友传球、助力球员比赛。

“每一次进步,都让我更有信心。”她说。

球童在比赛中跑动。

在郑涵尹看来,这样的经历十分珍贵,“既锻炼了意志力,也磨炼了自己”。

近距离接触球员比赛,也让郑涵尹有了别样的体验。

“现场听到的发球声、球碰撞的声音,和在电视上看完全不一样,冲击力特别强。”她笑着说。

在服务过的球员中,汤姆亚诺维奇是郑涵尹最喜欢的一位。

从资格赛开始陪伴,看着喜欢的球员一轮轮晋级,郑涵尹心中充满成就感。

“沉下心来,继续加油,看到你晋级真的很开心。”郑涵尹向汤姆亚诺维奇“隔空喊话”。

2025宁波网球公开赛中,球童团队共有66人,除少部分社招球童外,大部分校招球童来自宁波万里学院。

他们如同球员的“影子”,用无声、迅速的动作,第一时间完成捡球、递球、擦地、退场的动作,有时候甚至还得“驱赶”球场上的昆虫。

球童的动作有着严苛的标准,落地反弹传球需要到达球员的腰部,为球员提供便利;中线球童向底线同伴传球必须让球贴地滑行;递毛巾、退场都有统一的手势与路线……

事实上,球童并非入围就能一劳永逸。每场比赛,他们的表现也会被记录、评估,只有出色的球童才能留到最后。

球童在比赛中。

在欣赏网球比赛的过程中,流畅的比赛节奏来源于球童的付出。他们用自己的传球、跑动,回应着球员的需求。

一场网球赛,不只有球员的博弈,也有球童的坚持与付出——所有人的努力,组成了网球的独特魅力。

“未来,我还会继续热爱网球,也会带着这份坚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郑涵尹说。而这,可能也是这些球童共同的心声。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