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沈阿姨,因意外摔伤导致“枢椎齿状突骨折”,这个位于头颅与颈椎交界处的损伤,被称为“手术禁区”。在宁波市第九医院脊柱外科,她接受了由沪甬专家联合实施的高难度手术。术后沈阿姨很快便能佩戴颈托下地活动,重获“新生”。
这样的高难度手术,在该院的脊柱外科已非个例。从脊柱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到退变性脊柱侧弯、青少年脊柱侧弯,甚至上颈椎手术和脊柱肿瘤切除,科室已实现脊柱疾病的全覆盖治疗。
同质化管理打造区域脊柱诊疗新高地
宁波市第九医院的骨科与上海华山医院的合作已有30多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两院的情谊便已启航。“那时我们的老主任,是摇着一夜船到上海去请教的。”宁波九院脊柱外科负责人陈晓杰回忆道。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年代,华山医院的专家也曾数次乘船来甬,开展手术示范与技术指导,为宁波九院播下了脊柱专科发展的种子。
华山医院脊柱外科朱晓东教授此后10多年间,上海专家“有手术才来”的模式,成为两院协作的常态。直到2024年初,合作迎来质的飞跃——双方建立起“点对点、同质化”管理机制。华山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团队每周或每2周定期来院,参与门诊、手术、疑难病例讨论与术后复盘,实现从技术输出到管理理念的整体融合。
“我们所有手术病人的影像资料和方案都会提前发往华山医院,经他们全科讨论后反馈意见。”陈晓杰表示,这不仅是一种流程,更是一种质量保障机制。无论是常规手术还是高难度病例,患者在当地即可享受到由上海华山医院专家团队参与制定的、符合其同质化质量管理的标准。整个九院骨科也是被上海华山医院骨科官方认证的宁波诊疗中心。
医教研协同,基层医院的“脊柱突围”
在华山医院的系统带动下,宁波九院脊柱外科实现了医、教、研三维能力的同步跃升。医疗技术上,科室从最初只能完成常规手术,逐步过渡到可独立开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中等难度术式,并在上海专家指导下,成功攻克多例上颈椎手术和脊柱肿瘤切除等高难度手术。
科研方面,该科室在华山专家指导下成功申报多项课题,并在国内期刊发表数篇专业论文。团队医生还定期赴沪参加学术会议、跟台学习,参与华山医院的科室读片与病例讨论,实现了“技术—理念—科研”的闭环提升。
“我们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从‘跟着做’到‘一起做’,整个团队在理论和动手能力上都有了质的飞跃。”陈晓杰感慨道。这种以协作为引擎的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科室的专业能力,也赢得了本地同行的认可。
从依赖外援到逐步自主,从技术引进到体系构建,宁波市第九医院脊柱外科正以“同质化合作”为路径,走出一条基层医院特色专科发展的可持续之路。正如陈晓杰所说:“我们不只是做一个手术,更是建一个学科、树一种标准。只要病人相信我们,我们就全力以赴。”
宁波晚报记者程鑫 通讯员郑诚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