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
日本出现明显熊吃人痕迹 遇害人数创新高
2025-11-01 07:24:15 稿源: 潮新闻  

  真正的“熊出没”,绝非动画片里的蠢萌的熊大熊二,而是可能威胁到我们每一个旅游者生命安全的、必须高度警惕的问题。

图源:中国科普网

  30日,日本政府首次就“熊害”问题召开阁僚会议,讨论应对措施。

  什么情况能严重到让内阁紧急开会?原来,近期日本宫城县、岩手县、秋田县等地接连发生熊袭击致人死亡事件,2025财年迄今(4月至10月)已有12人遭熊袭击丧生,创历史新高,比先前死亡人数最多的2023财年全年增加了一倍。

  日本不仅多次出现熊入侵住宅、袭击人类的情况,更有多起熊吃人案例。

图源:中国科普网

  据新华社报道,日官房长官木原稔30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熊害”已对学校教学和旅游业造成影响,需要采取全面且灵活的应对措施。

  “熊害”严重的秋田县已提出派遣自卫队支援的请求,防卫省正在研究派遣自卫队的相关计划。文部科学省也计划敦促各地教育委员会制定防熊措施。

  那么,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熊袭人事件?如何在野外旅行时避开熊?万一遇到熊了,我们该咋办?

  危险!棕熊频频闯入人类生活区行凶

  10月29日,我国驻札幌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同胞及游客注意“熊出没”相关信息,提高警惕、加强防范,确保人身安全。

  以饱受熊害困扰的北海道为例,其总面积约为8.3万平方公里,与重庆市相当,却栖息着约1.2万头北海道棕熊!1990年当地棕熊数量尚约5200头,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转好,棕熊数量逐步增长。

图源:中国驻札幌总领馆官网

  日媒报道称,往年日本因熊袭击而死亡的人数基本维持在5人以下。但自2021年起,这一数字开始呈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为5人,2023年为6人,而今年熊害的规模与发生次数远超以往。

  今年4月至9月,日本累计有108人遭熊袭击,为历年来最严重情况,仅9月就有39人受伤。遇难者分布在岩手县、北海道、宫城县、秋田县和长野县等多地。据不完全统计,10月截至26日,已有多达78人因野熊袭击产生伤亡。

  令人担忧的是,近期的熊害频发于人类生活区——

  10月10日,一头成年熊闯进群马县热闹区域的超市,致两名老年男性顾客受轻伤。

  10月16日,岩手县一温泉旅馆报警称60岁男性员工失踪,该男子当时正在打扫卫生,现场发现了血迹和动物毛发。此后警方在附近山林中找到损伤严重的遗体,并于现场击毙一头成年公熊。

  10月24日,秋田县的四名村民在家门口遭到一头野熊的袭击,造成一死三伤。

图源:@CCTV国际时讯

  甚至连幼儿园、大学校园、商业区、京都岚山竹林小径等著名景区,都出现了目击野熊的情报,还有人清晨在住所附近遛狗时遭熊袭击。

  很多当地居民在出门时,都会先猛敲一通铁门,确定门外没有熊在蹲守,才敢开门出去。

  因近期日本“熊伤人情况极为严重”,英国政府已发布赴日旅行警告。

  当下,日本民众对防熊用品的需求也急剧上升。比如一款模拟大型犬吠叫声的驱熊装置,日销量已从以往的10个增至70至80个,而且还供不应求。

  警惕!日本熊出现了吃人的危险趋势

  有专家认为,熊害激增的原因较为复杂:

  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长期推行“将熊放回深山”的保护政策,使得熊群规模不断扩大,其栖息地也逐渐向人类生活圈扩张;

  另一方面,受今年坚果类食物产量减,熊为觅食而下山的频率显著提高,人类被袭击风险也随之加剧。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前熊害中出现了一个危险的新趋势,那就是吃人——

  今年7月4日,岩手县发生一起熊闯入民宅并袭击80多岁女性的事件,现场有明显的吃人痕迹,专家判断这是“从一开始就以吃人为目的”的攻击行为,这是极为罕见的。有分析认为,若熊通过反复接触人类而“记住人类的味道”,其吃人行为将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一些市区还出现了“城市熊”这一特殊群体。部分幼熊在母熊被捕杀后,因缺乏引导而留在有人类食物残渣的环境中过冬,并长期在此生存,逐渐失去了对人类的警戒心。随着熊的活动范围与人类生活区界限不断模糊,日本熊害正呈现常态化的趋势。

  震惊!百年前北海道曾发生“三毛別羆事件”

  在许多人眼中,棕熊长得憨憨的,看上去颇为可爱,相较于豺狼虎豹等猛兽,人们对棕熊的恐惧感似乎没那么高。甚至有人会将棕熊与“蠢萌”联系在一起,那些在野外投喂棕熊的人,大多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事实上,这种危险的想法大错特错。

  作为一种北半球广布的大型食肉目猛兽,棕熊的伤人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罕见,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震惊世界的“三毛別羆(pí)事件”。1915年12月,一头被当地人称作“袈裟悬”的棕熊在日本北海道苫前郡苫前村三毛別一带主动进入人类村庄,并对当地居民展开了猎杀,最终造成7死3伤。

“三毛別羆事件”原址内棕熊破屋袭人的实景复原,该事件是世界史上最为著名的熊类袭人事件。 图源:《博物》微信公号

  令人细思极恐的是,“袈裟悬”在闯入房屋后只是将屋中的人拖走,而袭击现场外的鱼干和谷物却并未被触及分毫,似乎这头巨兽正是专门冲着人而来的。这一在当地引起极大恐慌的猛兽袭人事件最终以“袈裟悬”被猎人击毙而告终,据称,事后猎人在这头嗜血巨兽的腹中剖出了大量的受害者遗骸及衣物。

  相较于狮、虎,棕熊的食性更杂,加上庞大的体型和对栖息地的高度适应性,它们与人类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更大。

  多数情况下,熊并不会将人类视作常规猎物。历史记载中造成人类连环死亡的“食人熊”案例并不常见,这些个体大都因伤病失去了捕食能力,最终将目光转向了更易捕食的人类。我国东北一带的老猎人往往将受伤的棕熊称作“枪漏子”,并坦言“枪漏子最凶”。

  为了保证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这些有食人前科的危险个体需要被清除,捕获并让其在圈养环境中终其余年,甚至射杀——猛兽一旦习惯了将人类作为猎物,那么任由其“逍遥法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尴尬!自卫队面对熊无权开枪

  面对不断升级的“熊灾”,日本地方政府“压力山大”,无力应对。28日,秋田县知事铃木健太来到防卫省,请求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派遣自卫队协助捕熊。

  然而,小泉却回应说,自卫队没有训练过如何猎熊,也没有开枪权。原来,日本《自卫队法》规定,只能在三种情况下自卫队才能动用武器:国防出动、治安出动和灾害派遣,熊害并不属于其中任何一项。《自卫队法》的确允许自卫队协助地方政府处理有害鸟兽,但是有严格的限定范围。也就是说,自卫队员只能帮忙去抬熊、运熊,却不能开枪打熊。

  目前,防卫省正考虑以自卫队不携带枪械的形式,安排其承担后方支援工作,具体包括运输捕熊装备、协助收集熊的活动信息等。

7月27日,北海道一头熊在国道上猎杀一只鹿并将其拖入草丛。图源:红星新闻

  此前,除非有人生命受到威胁并有警方下令,禁止在人口密集区使用猎枪。

  即使是日本警察,在必须在现场确认存在熊对人的生命安全有紧迫威胁的情况下才能开枪。警方曾在岩手县、秋田县多次出动,但是因为出事地点距离居民区太近而不敢扣动扳机。当熊闯进市区,地方政府往往要等猎友会来处理。

  面对严峻的形势,日本开始放宽猎杀野生动物的规定。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狩猎管理相关法律于9月1日正式生效,地方政府在采取人员疏散或限制通行等安全措施后,可允许猎人射杀熊类。

  不过,修订后的法律对射杀野生动物仍有诸多限制,比如仅允许射杀已进入或极可能进入人类生活区的野生动物、必须是无法快速捕获动物的紧急情况,以及开枪前确认不会误伤到人。

  谨记!这样做可以避免被熊伤害

  在“熊出没”地区旅游时请谨记这些要点——

  第一、远离“熊出没注意”警示牌标识区域,避免野外登山、徒步活动,尽量远离邻近林区、山地等的人员活动稀少地区。

  第二、清晨、傍晚及夜间是野熊活动较为活跃的时期,请勿出行前往偏僻地区。如必须出行,建议尽量结伴而行或乘坐车辆,步行请随身携带防熊喷雾。

  第三、如发现野熊的脚印,粪便或食物残渣等活动痕迹,请迅速折返,不要逗留。突遇熊类,请冷静处理,切勿大喊大叫或盲目逃窜,可缓慢后退,勿因过激行为招致熊的袭击和伤害。

图源:央视新闻

  与熊近距离遭遇,如何应对?

  秋田大学研究生院的一个小组调查了秋田县70名在2023财年遭熊袭击的居民,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受伤部位都集中在上半身,55.7%面部受伤,54.3%手和胳膊受伤,44.3%头部受伤。研究人员说,这是因为熊在恐吓或袭击目标时通常采用站立姿势,这导致人的头部和面部成为首要袭击目标。

  其中,有7人遇袭时面朝下趴在地上并用手护住头部和颈部,他们均没有受重伤。

  专家建议,一旦与熊近距离遭遇,采取蜷缩或俯卧姿势,护住头颈、面朝下趴在地上,或有助减轻伤害。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科普网、《博物》微信公号等)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日本出现明显熊吃人痕迹 遇害人数创新高

稿源: 潮新闻 2025-11-01 07:24:15

  真正的“熊出没”,绝非动画片里的蠢萌的熊大熊二,而是可能威胁到我们每一个旅游者生命安全的、必须高度警惕的问题。

图源:中国科普网

  30日,日本政府首次就“熊害”问题召开阁僚会议,讨论应对措施。

  什么情况能严重到让内阁紧急开会?原来,近期日本宫城县、岩手县、秋田县等地接连发生熊袭击致人死亡事件,2025财年迄今(4月至10月)已有12人遭熊袭击丧生,创历史新高,比先前死亡人数最多的2023财年全年增加了一倍。

  日本不仅多次出现熊入侵住宅、袭击人类的情况,更有多起熊吃人案例。

图源:中国科普网

  据新华社报道,日官房长官木原稔30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熊害”已对学校教学和旅游业造成影响,需要采取全面且灵活的应对措施。

  “熊害”严重的秋田县已提出派遣自卫队支援的请求,防卫省正在研究派遣自卫队的相关计划。文部科学省也计划敦促各地教育委员会制定防熊措施。

  那么,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熊袭人事件?如何在野外旅行时避开熊?万一遇到熊了,我们该咋办?

  危险!棕熊频频闯入人类生活区行凶

  10月29日,我国驻札幌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同胞及游客注意“熊出没”相关信息,提高警惕、加强防范,确保人身安全。

  以饱受熊害困扰的北海道为例,其总面积约为8.3万平方公里,与重庆市相当,却栖息着约1.2万头北海道棕熊!1990年当地棕熊数量尚约5200头,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转好,棕熊数量逐步增长。

图源:中国驻札幌总领馆官网

  日媒报道称,往年日本因熊袭击而死亡的人数基本维持在5人以下。但自2021年起,这一数字开始呈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为5人,2023年为6人,而今年熊害的规模与发生次数远超以往。

  今年4月至9月,日本累计有108人遭熊袭击,为历年来最严重情况,仅9月就有39人受伤。遇难者分布在岩手县、北海道、宫城县、秋田县和长野县等多地。据不完全统计,10月截至26日,已有多达78人因野熊袭击产生伤亡。

  令人担忧的是,近期的熊害频发于人类生活区——

  10月10日,一头成年熊闯进群马县热闹区域的超市,致两名老年男性顾客受轻伤。

  10月16日,岩手县一温泉旅馆报警称60岁男性员工失踪,该男子当时正在打扫卫生,现场发现了血迹和动物毛发。此后警方在附近山林中找到损伤严重的遗体,并于现场击毙一头成年公熊。

  10月24日,秋田县的四名村民在家门口遭到一头野熊的袭击,造成一死三伤。

图源:@CCTV国际时讯

  甚至连幼儿园、大学校园、商业区、京都岚山竹林小径等著名景区,都出现了目击野熊的情报,还有人清晨在住所附近遛狗时遭熊袭击。

  很多当地居民在出门时,都会先猛敲一通铁门,确定门外没有熊在蹲守,才敢开门出去。

  因近期日本“熊伤人情况极为严重”,英国政府已发布赴日旅行警告。

  当下,日本民众对防熊用品的需求也急剧上升。比如一款模拟大型犬吠叫声的驱熊装置,日销量已从以往的10个增至70至80个,而且还供不应求。

  警惕!日本熊出现了吃人的危险趋势

  有专家认为,熊害激增的原因较为复杂:

  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长期推行“将熊放回深山”的保护政策,使得熊群规模不断扩大,其栖息地也逐渐向人类生活圈扩张;

  另一方面,受今年坚果类食物产量减,熊为觅食而下山的频率显著提高,人类被袭击风险也随之加剧。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前熊害中出现了一个危险的新趋势,那就是吃人——

  今年7月4日,岩手县发生一起熊闯入民宅并袭击80多岁女性的事件,现场有明显的吃人痕迹,专家判断这是“从一开始就以吃人为目的”的攻击行为,这是极为罕见的。有分析认为,若熊通过反复接触人类而“记住人类的味道”,其吃人行为将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一些市区还出现了“城市熊”这一特殊群体。部分幼熊在母熊被捕杀后,因缺乏引导而留在有人类食物残渣的环境中过冬,并长期在此生存,逐渐失去了对人类的警戒心。随着熊的活动范围与人类生活区界限不断模糊,日本熊害正呈现常态化的趋势。

  震惊!百年前北海道曾发生“三毛別羆事件”

  在许多人眼中,棕熊长得憨憨的,看上去颇为可爱,相较于豺狼虎豹等猛兽,人们对棕熊的恐惧感似乎没那么高。甚至有人会将棕熊与“蠢萌”联系在一起,那些在野外投喂棕熊的人,大多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事实上,这种危险的想法大错特错。

  作为一种北半球广布的大型食肉目猛兽,棕熊的伤人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罕见,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震惊世界的“三毛別羆(pí)事件”。1915年12月,一头被当地人称作“袈裟悬”的棕熊在日本北海道苫前郡苫前村三毛別一带主动进入人类村庄,并对当地居民展开了猎杀,最终造成7死3伤。

“三毛別羆事件”原址内棕熊破屋袭人的实景复原,该事件是世界史上最为著名的熊类袭人事件。 图源:《博物》微信公号

  令人细思极恐的是,“袈裟悬”在闯入房屋后只是将屋中的人拖走,而袭击现场外的鱼干和谷物却并未被触及分毫,似乎这头巨兽正是专门冲着人而来的。这一在当地引起极大恐慌的猛兽袭人事件最终以“袈裟悬”被猎人击毙而告终,据称,事后猎人在这头嗜血巨兽的腹中剖出了大量的受害者遗骸及衣物。

  相较于狮、虎,棕熊的食性更杂,加上庞大的体型和对栖息地的高度适应性,它们与人类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更大。

  多数情况下,熊并不会将人类视作常规猎物。历史记载中造成人类连环死亡的“食人熊”案例并不常见,这些个体大都因伤病失去了捕食能力,最终将目光转向了更易捕食的人类。我国东北一带的老猎人往往将受伤的棕熊称作“枪漏子”,并坦言“枪漏子最凶”。

  为了保证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这些有食人前科的危险个体需要被清除,捕获并让其在圈养环境中终其余年,甚至射杀——猛兽一旦习惯了将人类作为猎物,那么任由其“逍遥法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尴尬!自卫队面对熊无权开枪

  面对不断升级的“熊灾”,日本地方政府“压力山大”,无力应对。28日,秋田县知事铃木健太来到防卫省,请求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派遣自卫队协助捕熊。

  然而,小泉却回应说,自卫队没有训练过如何猎熊,也没有开枪权。原来,日本《自卫队法》规定,只能在三种情况下自卫队才能动用武器:国防出动、治安出动和灾害派遣,熊害并不属于其中任何一项。《自卫队法》的确允许自卫队协助地方政府处理有害鸟兽,但是有严格的限定范围。也就是说,自卫队员只能帮忙去抬熊、运熊,却不能开枪打熊。

  目前,防卫省正考虑以自卫队不携带枪械的形式,安排其承担后方支援工作,具体包括运输捕熊装备、协助收集熊的活动信息等。

7月27日,北海道一头熊在国道上猎杀一只鹿并将其拖入草丛。图源:红星新闻

  此前,除非有人生命受到威胁并有警方下令,禁止在人口密集区使用猎枪。

  即使是日本警察,在必须在现场确认存在熊对人的生命安全有紧迫威胁的情况下才能开枪。警方曾在岩手县、秋田县多次出动,但是因为出事地点距离居民区太近而不敢扣动扳机。当熊闯进市区,地方政府往往要等猎友会来处理。

  面对严峻的形势,日本开始放宽猎杀野生动物的规定。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狩猎管理相关法律于9月1日正式生效,地方政府在采取人员疏散或限制通行等安全措施后,可允许猎人射杀熊类。

  不过,修订后的法律对射杀野生动物仍有诸多限制,比如仅允许射杀已进入或极可能进入人类生活区的野生动物、必须是无法快速捕获动物的紧急情况,以及开枪前确认不会误伤到人。

  谨记!这样做可以避免被熊伤害

  在“熊出没”地区旅游时请谨记这些要点——

  第一、远离“熊出没注意”警示牌标识区域,避免野外登山、徒步活动,尽量远离邻近林区、山地等的人员活动稀少地区。

  第二、清晨、傍晚及夜间是野熊活动较为活跃的时期,请勿出行前往偏僻地区。如必须出行,建议尽量结伴而行或乘坐车辆,步行请随身携带防熊喷雾。

  第三、如发现野熊的脚印,粪便或食物残渣等活动痕迹,请迅速折返,不要逗留。突遇熊类,请冷静处理,切勿大喊大叫或盲目逃窜,可缓慢后退,勿因过激行为招致熊的袭击和伤害。

图源:央视新闻

  与熊近距离遭遇,如何应对?

  秋田大学研究生院的一个小组调查了秋田县70名在2023财年遭熊袭击的居民,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受伤部位都集中在上半身,55.7%面部受伤,54.3%手和胳膊受伤,44.3%头部受伤。研究人员说,这是因为熊在恐吓或袭击目标时通常采用站立姿势,这导致人的头部和面部成为首要袭击目标。

  其中,有7人遇袭时面朝下趴在地上并用手护住头部和颈部,他们均没有受重伤。

  专家建议,一旦与熊近距离遭遇,采取蜷缩或俯卧姿势,护住头颈、面朝下趴在地上,或有助减轻伤害。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科普网、《博物》微信公号等)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