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社区引入品牌理念 新碶:不同社区不同个性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0月01日 08:18   【 】 【打印
0

  丁 安 绘

  中国宁波网讯 “不光有门牌,还要讲品牌”。时下,许多社区打出了要将社区服务品牌化的口号。然而繁重而琐碎的事务,使得社区管理一直负重前行。

  “工业型”、“国际型”、“民族型”“绿色型”“民主自治型”……北仑新碶街道把社区当“公司”进行“品牌植入”,让15个社区实行公司化的品牌管理模式,一时出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

  社区服务如何提炼特色、做精做细?引入品牌化管理,或许是一条出路。

  社区服务有点难

  没有居委会,社区工作人员也不是为居民提供服务,这么“特别”的社区,在全市并不多见。这个拥有400余家企业、9万名员工的纯工业社区叫大港社区,可这也一度成为许多社工望而生畏的地方。

  “4年前我来到这里,企业的门都走不进去!”大港社区党委书记朱红明告诉记者,大港社区企业多,自治能力低,加上园区内70%的员工是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管理一度很混乱。

  无独有偶,几年前,来到芝兰社区工作的社工普遍压力很大,有的甚至当了“逃兵”。这个居住着苗族、傣族、藏族等12个少数民族400多个居民的社区,有点像个大杂烩,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我们街道非常特殊,有纯工业社区、有外国居民聚集区、有少数民族聚集区、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区,也有不少混合型的社区,如何服务好这么复杂而庞大的人群,成了街道的重要议题。”新碶街道办事处主任徐孟杰说,2003年街道提出“一区一品”品牌化建设,通过调研,逐步把公司化的品牌管理模式引入社区,社区服务开始逐见成效。

  服务中进行“品牌植入”

  “少数民族居民喜欢载歌载舞,我们借助这一点,在社区搭建起了民族联谊小组这个平台。”芝兰社区社工李静琦介绍,通过多年发展,主打“民族牌”的文艺团队已经深入人心,50多名少数民族文艺骨干组成固定班底,经常受邀参加大型文艺晚会。“我们的文艺团队,原创能力强,拉出去就是一台晚会。更重要的是,通过文艺联动的方式,少数民族居民和本地居民之间的互动更多了。”

  而居住着400多名外国居民的玉兰社区,通过舞龙舞狮、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活动,留住了不少老外的心。居民江国华平时没事喜欢打太极拳,许多老外被这门“功夫”吸引了,每次社区有活动,老外们积极参与。

  “这里就是小小联合国!”玉兰社区党支部主任邬晓红说,社区根据不同类型,推出了“英语角”、“中外家庭文化节”等特色品牌服务,与老外的沟通自然更顺畅、服务也更顺心。

  社区服务需走个性化道路

  社区服务上能不能出品牌?专家认为,每个社区的情况不同,服务模式也不可复制,因此,社区服务必须因地制宜,走个性化道路。

  北仑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社区管理服务是个综合性的命题,传统社区管理服务存在一些弊端,把品牌理念引入城市社区领域,不失为一种创新的方式。

  记者了解到,为使社区品牌管理更加精准,新碶街道正打算引入评价机制,具体量化为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影响度等评价指标,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品牌社会化评价体系。  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邵海芬 陈红

  编辑: 张赛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