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如何养老”系列报道①
编者按
截至2011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7.2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8.6%,且呈现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浙江省第25个老人节来临之际,本报推出“今天,我们该如何养老”系列报道,展现我市社会养老的现状和问题,和相关部门、读者共同探索破解养老难题的方法,使我市养老水平更上一层楼。
一方面城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另一方面,我市乡间养老机构却有大量的床位空置,有限的养老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记者调查发现,我市机构养老之所以形成“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局面,和我市目前养老机构布局不科学有关。
城里养老院排着长队
日前,记者了解到,我市位于城区的多家养老院家家满员,后面还排着长队。
位于院士路上的宁波颐乐园总共有1050张床位,价格也不菲,但还是住得满满当当,很多人在排队等候入园。据该园一位负责人介绍,颐乐园每年空出来的养老床位不到100个,但在外面登记的老人有两千多位,养老床位一直供不应求。
位于江北区育才路的市福利中心也已满员。该中心只有400多张床位,却有上千人排着队。现在一些人来一打听,得知排着上千人,而每年只能空出三四十张养老床位,连登记也免了。
市民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全市220家养老机构共有养老床位30700张,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86张,超过全国平均的1.7张和全省平均的2.83张,但与经济同等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相比,这个数字并不高,与国际通行的百位老人5张床位标准相比也有不少差距。
乡间养老院住不满
要住城里养老院得排队,可在我市一些山清水秀的乡村,许多养老院在为老人住不满发愁。
鄞州夕阳红颐乐园坐落于鄞州区横街镇梅梁桥村,后面是四明山余脉,前面是一片片稻田,院内有花坛、亭阁、假山和健身器材。按说这样一个清静的地方应该是很多人向往的养老之地。但是,这家已经开业四年的养老院,目前还有30%养老床位空置。据该院院长介绍,前两年150余张床位只住着20位老人,现在也只住了不到100人。
“我们收费也不高,根据服务的内容不同,每月最低收费750元,最高收费1800元,吸引不到老人可能和地理位置偏有关。”据院长介绍,他曾到宁波市区的一些社区发过广告,来电话咨询或亲自来看的老人不少,大家对环境也很满意,但就是觉得偏了一些,子女探望不方便。
在奉化、余姚等一些乡镇办的养老院,也出现了长期住不满老人的状况,有的入住率不足50%。
探望和就医不方便是主因
在采访中,记者向一些老人询问是否希望住到山清水秀的乡间去。大多数老人认为,尽管城里养老院可能没有乡间养老院周边环境好,但交通方便,子女探望也方便,还是喜欢住在城里的养老院。“本来住到养老院里就是不想给子女增添麻烦,如果住得远了,子女周末去探望不方便,等于给子女增加了更多的麻烦。”一位老人说。
“虽说住到养老院了,但还时常到亲戚家走动,如果住得太偏了,回城里看望亲朋好友也不方便了。”一位住在城区养老院里的老人说。
很多年轻人虽然也有私家车,去趟乡间的养老院也不难,但还是愿意将父母送到城里的养老院,他们怕老人住的地方太偏僻,万一突发急病,送到大医院抢救,路途遥远可能错过抢救时机。“毕竟养老院里的医生只会看一些头痛脑热的小病,遇到突发大病,还得上大医院,所以选择养老院需要考虑它与大医院的距离。”一位女士说。
据了解,怎样顺应群众的需求,科学布局养老院已经成了我国各大城市探索的热门话题。今年3月,北京市规划委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养老机构规划落地时一定要考虑在医院和公园周边选址,靠近医院以方便老人及时就医,靠近公园以方便老人锻炼,规划部门应该维护公共利益,让真正需要的公共设施建在医院和公园旁边。今年福建省公务员面试题中就有一个养老院选址内容,题目是有十多个乡镇都想让养老院建在本地,假设你是县规划办的工作人员,你如何选址?
科学布局养老院亟待重视
据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负责人介绍,我市民政部门已经注意到我市养老院布局不合理的现状,目前正在编制宁波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城区将通过新建、改造等方式,科学、合理地建设养老机构。对于地理位置比较偏的地方,大力发展具有医护功能养老机构,使老人在地域偏僻的地方也能享受到一流的养老和其他服务。
为了缓解“一床难求”的矛盾,我市于今年10月开始实施的《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在全省率先提出:优先保证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用地,其中200张以上床位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指标在市政府统筹指标中安排。
9月20日召开的全市第四次民政会议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王辉忠要求相关部门发挥机构养老的支撑作用,科学确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模和档次,确保养老服务有序发展。记者 杨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