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宁波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7.2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8.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8%,且呈现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推进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两会代表、委员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仅靠专业养老院是不够的,大力发展社会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社会养老难题的有效手段,这已成为当前社会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民生问题。
人物名片
郑时梅 市人大代表,镇海招宝山街道总浦桥社区党总支书记
王泰琅 市人大代表,江北区人民医院原院长
裘丽萍 市政协委员,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
章玲芬 市政协委员,鄞州区农林局农林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
面对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独居老人、空巢家庭等急需照顾的人群逐年扩大,这类人群的养老服务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破解这一难题。养老职能已经由以家庭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社会为主,目前我市公办养老机构设施和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对此,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社会居家养老服务具有社会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服务内容多样等诸多优点。加快建立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是促进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章玲芬委员认为,尽管我市于全国较早地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现有的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尚不能满足养老需求,政府在建立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方面的投入有待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也亟须拓展。章玲芬建议,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是养老服务体系落实的重要保证。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优化组合、舆论宣传,各司其职,分工负责。
我市很多老小区可供社区使用的公共用房很少,目前社区居家养老仍面临养老资源缺少的现状。对此,裘丽萍委员建议在建设新社区时,可预留一些养老住房,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使用,居家养老服务站可以依托这些住房,办起日间照料中心或老人食堂。
如何完善社会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提供各类人性化服务。这是代表委员们另一个关注的重点。郑时梅代表建议社区可以尝试设立日间老年护理中心,让老人白天到护理中心吃饭、活动,晚上再回家休息。郑时梅同时希望政府培育一支专职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队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培训,对取得专业职称者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提升为老人服务的质量。王泰琅代表则建议进一步实施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社区老年食堂”建设。建议市政府组织成立虚拟养老餐厅或增加对社区老年食堂的补贴标准,并制定相关政策,对社区老年食堂在水、电、气的收费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同时,协助解决场地、治安、卫生、办照、免税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记者 陈敏 杨静雅 实习生 干璐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