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的碗、壶,可以五根灯芯同时使用的灯盏,宝相花纹饰的茶托,镂空的缠枝纹饰的香薰,莲花纹饰的脉枕……桌子上、柜子里、架子上放得琳琅满目,让人感到似乎身临青瓷博物馆库房。昨日,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炯明带领下,记者在东钱湖畔见到了收藏爱好者应培明收藏的北宋越窑瓷器。应培明告诉记者,目前他收藏了三千多片(个)越窑瓷器,不少已经修补成型或是半成形的器物。
缘起
被一抹青瓷的翠色所惊艳
应培明原来是做石头收藏和经营的,为此结交了很多收藏界的好友。十多年前,他路过东钱湖畔一个堆着很多建筑渣土等待平整的操场,忽然发现黑色泥土中夹杂着绿油油的青瓷片,也许刚下过雨的关系,特别醒目。他好奇地捡起来,看到温润的青色瓷片上面有精美的缠枝纹饰,非常漂亮,忍不住捡了几片回去。
问了朋友后,他才知道这是宋代的瓷片。好东西就这么被当成垃圾处理了?他觉得很可惜,从此一有空,他就往东钱湖附近工地转转,那些年正是东钱湖大搞土建的时候,他经常会有所收获。
应培明研究发现,东钱湖制瓷历史悠久,从东汉至三国时期的玉缸山窑开始,到宋代,和上虞窑寺前、黄岩沙埠并列为中国青瓷分中心,仅次于慈溪的上林湖越窑青瓷。史书说,东钱湖附近的青瓷窑址不下20余个,光湖东南岸就有韩岭王家巷、韩岭上水窑岙、屋后山、郭家峙、韩岭范岙等窑址,距今均有千年左右。这些青瓷胎质灰白,釉色青灰,纹饰非常漂亮,制作精细,胎泥淘炼纯净,质地细腻而紧密,釉层晶莹滋润,堪称青瓷精品。原来东钱湖的青瓷也这么有名!他心底萌生了一个愿望:要去寻找这些精美的湮没于岁月的历史碎片。
应培明想这些碎片也许能成为一个完整器。这个念头出来后,他开始了“拼图游戏”:把碎片分门别类,一有空就琢磨怎么把它们拼装起来。
梦想
成立东钱湖青瓷博物馆
为了更好地还原宋瓷的真实面目,并有效地保护,2013年,他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去景德镇拜师学艺,学习瓷器的文物修复和商业修复。
“我有时觉得,这些物件都跟我有缘。”他拿出一个大碗给记者看,一次经过五乡宝幢的一个公墓工地,清理出来堆在一边的渣土中,他发现了半个大碗,拿起来用手擦干净,釉色青中泛黄,宽宽的玉璧底,没有纹饰,胎色呈灰色的,“这个可不是宋瓷,这是典型的唐代青瓷。”他解释说。
如今的应培明已经非常专业。他得意地拿起另一个香薰介绍说:“镂空加缠枝纹饰,上面有仙鹤的图案,非常精美。十多个朋友想跟我换,无论如何我都不会答应的。”这个也是先有了下半个底座,后来偶然发现上半部分的残片,尽管釉色有差异,经过修复,已经浑然天成。
他说,两宋时期是东钱湖沿岸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窑址大多建在东钱湖东北的东吴、少白、沙堰一带。这里从水路可直达宁波港口,便于瓷器装载外运。东钱湖的北宋青瓷比上林湖的更为精美,尤其纹饰和图案,有莲花瓣壁刻、盘心刻莲花、划花水草、花鸟、蝴蝶、鹦鹉等式样非常丰富,制作精细,堪称青瓷精品。
应培明如今的梦想是建一个专题博物馆,把自己收藏的东钱湖青瓷全部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虽然具体的地址他还没有确定。他说自己的首选当然是东钱湖。
徐炯明对应培明的收藏给予了很高的肯定,他说,作为个人收藏不仅量大,从器形上看种类非常丰富,有碗、小盂、粉盒、盏托、执壶、罐、盘、熏炉等,这是对官方的馆藏博物馆的很好补充。东钱湖的越窑青瓷是上林湖越窑与龙泉青瓷的过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另外,应培明非常有心,在东钱湖大搞基础设施的时候从建筑垃圾中抢救出来的青瓷碎片,并自学修复,对于宁波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热爱我们应该给予支持和赞美,同时对于保护中的不足也是一种弥补。□宁波晚报 记者 陈晓旻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