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王岚
城市改造,商业圈重构,在宁波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活环境改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买菜停车越来越难,早点小吃店、针头线脑小修小补等便民服务点变得不好找了。
我市开展的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行动,不仅要彻底改变原农贸市场给人贯有的“臭哄哄、湿漉漉、脏兮兮”形象,还要从提升完善服务等各方面入手,为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服务,让农贸市场硬件软件同步改变,打造市民身边的“邻里空间”“便民休闲场所”,重新凝聚人气,冒出“烟火味”。
去年通过省五化验收和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考核的江北兴都菜市场,就是菜场“人性化”嬗变的一个代表。
菜场内景
江北区的兴都菜市场,周边是密集的小区,但受到外围店铺及网络营销等的冲击,一度生存困难。借提升改造,菜场外围停车场作了整治,梳理停车位80余个,整洁有序的外部空间,为导流消费人群作足了准备。
经过改造的菜场内部,有营业面积3749平方米,内设210余个经营摊位和37间店面房,约有70多个经营户。同时,市场外围及市场内排水、灯光、布局、店铺及摊位门楣都作了改造,环境堪比超市。
昨天下午三点,正是菜市场生意比较清淡的时间,记者进到菜场里,发现很多铺位台上台下都干干净净,“是不是招商不够好,铺位空出来了?”记者忍不住问。
“我们的摊位全满的,只是有些只做早上生意,有些做傍晚生意的还没来。”市场管理方负责人冯德芳笑着回答。
“这才真正体现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效果。”江北区市场监管局市场合同科科长叶文伟说,农贸市场环境改善了,经营户和老百姓走进来心情就不一样,会主动珍惜、维护良好环境。“加上保洁管理的不断落实巩固,就慢慢培养了经营户的新习惯:做生意菜整齐排放,不做的时候,把各自推位收拾干净,这样老百姓任何时候进来,都有好的环境,人舒心了来得就多,农贸市场经营就能获得良性循环。”
与众不同的是,兴都菜市场有近四分之一场地被用作“休闲区 便民服务”。
在进入市场的一个边门入口处,高挂着显眼的牌子“休闲区 便民服务”,这里整齐排放着多张桌子和椅子,旁边是一溜的便民服务店,有钟表维修、钥匙修配、服装修改等。
钟表维修店里,应老先生正在看师傅修表,“我家住附近的奥林80社区,走过来很近,在这里修钟表感觉很方便。”他乐呵呵地表示,这里环境好,自已也没什么事,就陪着修表师傅坐坐,等下买点菜回去烧晚饭。
隔壁的服装修改店也在忙着做生意,店主表示,这里的工作环境比她原先的好多了,而且在菜市场里做生意,大家都觉得很方便。
“能够打造这样的人性化服务氛围,离不开市场举办者主动让利,承担社会责任,共同营造文明环境的努力。”叶文伟说,为居民考虑,举办方减少了其他经营摊位,特意开辟了休闲区域。针对便民服务店,只收取远低于其他店铺的租金。
据悉,在江北区,经过改造后引入这类生活便民服务点的农贸市场已有三个。
“农贸市场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是展示文明形象的窗口。”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市场合同处副处长徐华梁说,这两年来,我市投入近7亿元,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71家,改造覆盖率达84%,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像“兴都”一样便利化、人性化、特色化、智慧化、规范化的农贸市场,群众获得感正越来越强。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