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0岁的温州人李先生,捂着鼻子进了杭州市中医院的急诊。
趁着春节放假,他带着全家三代七口人来杭州游玩。回温州前一晚,一家人大吃一顿,“我应该喝了不少,白酒、红酒、啤酒都混在一块儿了,全家记挂我这几天安排旅行辛苦,都来敬酒,完全不记得喝了多少。”
刚吃完饭,李先生就觉得有点晕,回到酒店正靠在床上休息,突然就觉得一股热流从左鼻孔涌出,他急忙用手压,并抓过床头的纸巾想堵住血流,但是半个小时过去了,鼻子依然还在汨汨地冒血,甚至还吐出了半碗凝血块,家人见状,急忙将其送医。
耳鼻喉科接诊后,一测血压已飙升到200/100mmHg,属于高血压3级。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极易引发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可能会面临高血压脑病、高血压伴颅内出血(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脑梗死、心力衰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急性并发症的风险。
接诊医生进行鼻腔填塞止血后,血仍不停往鼻咽部倒流。询问李先生病史,他既往有饮酒和熬夜的习惯,高血压病史多年,还患有高尿酸、高脂血症等疾病。鼻内镜下发现其左侧鼻中隔的位置有血管瘤、鼻中隔偏曲、黏膜糜烂等情况,最终通过手术才完全止血。
鼻出血一定是干燥上火?原因多到你想不到
很多人觉得进入冬季后,因为天气干燥人体上火,所以有鼻出血很正常,日常生活中也只有大量鼻出血才会引起患者警惕,少量的鼻出血又常被忽视,然而这种以出血量来判断鼻出血的严重程度是错误的。
陈志凌主任提醒:最近鼻出血患者非常多,半天门诊就会碰到十几例。而造成鼻出血的病因非常多,一般来说分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有些病因是相当凶险的,必须提高警惕。
局部原因
1、鼻部损伤:是引起鼻出血常见的原因,如跌伤、挖鼻等。
2、鼻中隔偏曲:进入鼻腔的空气会在鼻中隔区域发生流向改变,长久下来此处较薄的黏膜变得干燥,很容易因血管破裂出血。
3、鼻部炎症:像急性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易引起鼻出血。
4、鼻腔、鼻咽部肿瘤:最易发生鼻出血的种类为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和鼻腔恶性肿瘤。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主要症状之一。
5、鼻腔异物:常见于儿童,多为单侧鼻出血。
全身原因
1、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病:如过敏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抗凝剂使用不当也会引发鼻出血。
2、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流感等因高热、鼻黏膜充血、肿胀及干燥会引发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3、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重要原因,血压增高,便秘、用力过猛或情绪激动都可使鼻血管破裂,另外打喷嚏、用力咳嗽、猛烈的经鼻呼吸或鼻腔按摩也是导致鼻出血反复的因素。
4、其他全身性疾病:妊娠、绝经前期、绝经期均可引起鼻出血。
遇到鼻出血,解锁正确止血姿势
陈志凌表示,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但很多人认为鼻出血只是小问题,不加以重视,结果引发严重后果。
鼻出血并非小事,尤其是出血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鼻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局部因素如鼻中隔偏曲、鼻腔黏膜糜烂、鼻部血管瘤等,全身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血液疾病等都可能诱发鼻出血。有不良生活习惯和基础疾病的患者,鼻出血的风险更高。
如果遇到鼻出血,首先要保持镇静,避免情绪紧张导致出血加重。出血量少时,可采取坐位、头部略向前倾,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软骨部10-15分钟,同时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在额头和颈后帮助止血。如果出血量多,难以自行止血,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预防鼻出血。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避免用力擤鼻涕和挖鼻孔。饮食上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有助于增强血管壁弹性。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要按时服药,控制好血压和血脂。
陈志凌提醒,排除鼻腔肿瘤、息肉、异物等疾病后,常流鼻血的人可以多吃些白色食物来祛燥邪,如梨、百合、杏仁、藕等。
有一个止鼻血食疗方很管用:取适量的新鲜白茅根每天煮水喝,怕苦的人可以放些马蹄、甘蔗进去同煮。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