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2557天匠心雕琢"云端莲花" "浙江第一高楼"宁波中心大厦正式交付
2025-04-10 06:4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历经2557天匠心雕琢,3000余名建设者、60余家卓越服务团队共同打造的“浙江第一高楼”宁波中心大厦,于2025年4月9日正式交付。

这座总高度409米的“云端莲花”,不仅刷新了“浙江天际线”,更以“垂直城市”的创新理念,成为宁波迈向国际化的新坐标。

宁波中心大厦正式交付。记者 杨辉 摄

2557天精雕细琢 “云端莲花”终成城市地标

从2018年12月,宁波中心大厦打下第一根110米超深嵌岩桩,到2024年9月13日塔冠最后一块幕墙玻璃精准闭合,宁波中心大厦的建设之路堪称匠心实践。

作为浙江省首个突破400米高度的摩天大楼,宁波中心大厦总建筑面积25.28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80层的立体空间里,凝结着3000余名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60余家卓越服务团队(涵盖设计、施工、监理、设备供应商等)组成“超级联盟”,先后攻克超大直径嵌岩桩施工、数字化基坑变形预测、“一泵到顶”混凝土浇筑等12项技术难题,创造了宁波地区民用建筑最深基坑(地下28米)、最高混凝土浇筑高度(409米)等多项纪录。

“每一片幕墙玻璃都经过12道质检工序,要求做到色彩的统一性和恒久性,历经十几次的挂样与轮换,最终经过严苛的评审才呈现出现在的效果。”宁波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忻旭炜回忆。

宁波中心大厦团队以“建筑即艺术”的标准打磨细节,让“含苞莲花”的造型不仅成为视觉地标,更成为工程技术的集大成者。

宁波中心大厦亮灯交付仪式。记者 杨辉 摄

3000余名建设者“云端筑梦” 刷新超高层施工新速度

在大厦56层的建设纪实影像中,700吨整体液压爬升钢平台格外醒目——这个全国首个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爬升装备,曾让核心筒施工速度从常规的7天/层,提升至4天/层;高峰期,1200名工人在400米高空同步作业,日均运输材料超200吨,相当于在云端“建造一座微型城市”。

来自上海建工一建集团的项目经理卞大丰回忆,团队通过BIM技术搭建“空中调度系统”,精准分配6台塔吊、10台施工电梯的运输资源,就连混凝土浇筑顺序都经过3D模拟优化,确保高空作业安全高效。

2022年台风“梅花”登陆时,建设者们通宵达旦加固塔吊、排查幕墙隐患,用36小时完成抗台风预案,实现“零延误”;2023年高温季,现场搭建的高空遮阳棚与24小时循环供水系统,保障了工人在40℃环境下持续作业。

“我们带着‘宁波不能没有超高层地标’的信念,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来自河南的钢结构工人李国红说,他参与焊接的外框构件,正是“莲花花瓣”的关键支撑结构。

60余家全球团队赋能 定义超高层“智慧基因”

宁波中心大厦的“国际范”始于规划之初:由设计迪拜哈利法塔的美国SOM事务所担纲建筑设计,“莲花花瓣”的曲线造型呼应宁波“三江汇流”的水文化;室内设计则邀请CCD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打造丽思卡尔顿酒店,62层-80层的“云端客房”将配备长三角最高的天际泳池。

尤为醒目的是大厦的玻璃幕墙,在做到通透、安全、隔热的性能上,玻璃幕墙的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厦采用的超白玻的透光率可以达到91.5%以上,比普通玻璃提高11个百分点。同时,超白玻进行了双银镀膜处理,可屏蔽90%以上的红外线,实现透光不透热的功能,确保用户室内空调能耗降到最低。”忻旭炜表示。

作为浙江省首个采用BIM技术进行全流程管理的超高层建筑,大厦实现了施工误差万分之一以内的精准控制:桩基工程通过数字化监测系统实时调整钻孔角度,幕墙安装借助AI巡检平台实现毫米级校准,就连地下3层的停车场都配备了自动寻车导航系统。

“这不仅是物理高度的突破,更是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忻旭炜表示。

“垂直城市”崛起 重塑宁波国际化商务格局

随着宁波中心大厦的交付,其1层-60层的国际甲级写字楼正式邀请企业入驻,62层-80层的丽思卡尔顿酒店计划2026年下半年开业,将成为长三角高端商务与旅游的新地标,酒店257间客房均可俯瞰东钱湖与城市天际线的壮丽景观。

大厦配备的双轿厢电梯、分区空调、智能派梯系统等,将办公效率提升30%以上,“云端办公”体验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砝码。

据悉,宁波中心大厦一共53部电梯,其中3部电梯为超高速电梯,运行速度为10米/秒,为“全省最快的电梯”。这3部超高速电梯,轿厢载重1600千克,一次可运载乘客21人,停靠63层,高度295米。乘客乘坐电梯从1层到63层,仅需要40秒。为预防电梯快速上升造成的耳鸣症状,该超高速电梯安装了空气整流罩,目的是缓解乘客的耳鸣症状。

本地企业参与建设 城市温度融入地标血脉

宁波本地企业深度参与宁波中心大厦的建设:幕墙玻璃由宁海企业定制、大厦的部分钢结构由北仑企业提供;大厦的窗帘、电缆、混凝土等建材,均由宁波本地企业提供。另外,办公区的装修,也全部由本地企业施工完成。“每个参与方都是‘城市合伙人’,共同为宁波名片注入独特基因。”忻旭炜说。

昨天傍晚,甬城夜色中,宁波中心大厦流光溢彩,一场绝美的灯光秀,开启全城直播,宁波中心大厦宛如一朵绽放的莲花盛开在409米高空。这座由3000余名建设者用2557天“雕琢”的地标,不仅是“浙江第一高楼”的物理高度,更是宁波“港通天下、智创未来”城市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据了解,宁波东部新城区域内100米以上高楼共有40幢。从东部新城的“百米高楼集群”到云端之上的“垂直城市”,它们已成为建设宁波名城名都的亮丽风景线。宁波,正以宁波中心大厦为支点,开启属于宁波的“云端时代”。

宁波晚报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肖莹吉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2557天匠心雕琢"云端莲花" "浙江第一高楼"宁波中心大厦正式交付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4-10 06:49:00

历经2557天匠心雕琢,3000余名建设者、60余家卓越服务团队共同打造的“浙江第一高楼”宁波中心大厦,于2025年4月9日正式交付。

这座总高度409米的“云端莲花”,不仅刷新了“浙江天际线”,更以“垂直城市”的创新理念,成为宁波迈向国际化的新坐标。

宁波中心大厦正式交付。记者 杨辉 摄

2557天精雕细琢 “云端莲花”终成城市地标

从2018年12月,宁波中心大厦打下第一根110米超深嵌岩桩,到2024年9月13日塔冠最后一块幕墙玻璃精准闭合,宁波中心大厦的建设之路堪称匠心实践。

作为浙江省首个突破400米高度的摩天大楼,宁波中心大厦总建筑面积25.28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80层的立体空间里,凝结着3000余名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60余家卓越服务团队(涵盖设计、施工、监理、设备供应商等)组成“超级联盟”,先后攻克超大直径嵌岩桩施工、数字化基坑变形预测、“一泵到顶”混凝土浇筑等12项技术难题,创造了宁波地区民用建筑最深基坑(地下28米)、最高混凝土浇筑高度(409米)等多项纪录。

“每一片幕墙玻璃都经过12道质检工序,要求做到色彩的统一性和恒久性,历经十几次的挂样与轮换,最终经过严苛的评审才呈现出现在的效果。”宁波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忻旭炜回忆。

宁波中心大厦团队以“建筑即艺术”的标准打磨细节,让“含苞莲花”的造型不仅成为视觉地标,更成为工程技术的集大成者。

宁波中心大厦亮灯交付仪式。记者 杨辉 摄

3000余名建设者“云端筑梦” 刷新超高层施工新速度

在大厦56层的建设纪实影像中,700吨整体液压爬升钢平台格外醒目——这个全国首个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爬升装备,曾让核心筒施工速度从常规的7天/层,提升至4天/层;高峰期,1200名工人在400米高空同步作业,日均运输材料超200吨,相当于在云端“建造一座微型城市”。

来自上海建工一建集团的项目经理卞大丰回忆,团队通过BIM技术搭建“空中调度系统”,精准分配6台塔吊、10台施工电梯的运输资源,就连混凝土浇筑顺序都经过3D模拟优化,确保高空作业安全高效。

2022年台风“梅花”登陆时,建设者们通宵达旦加固塔吊、排查幕墙隐患,用36小时完成抗台风预案,实现“零延误”;2023年高温季,现场搭建的高空遮阳棚与24小时循环供水系统,保障了工人在40℃环境下持续作业。

“我们带着‘宁波不能没有超高层地标’的信念,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来自河南的钢结构工人李国红说,他参与焊接的外框构件,正是“莲花花瓣”的关键支撑结构。

60余家全球团队赋能 定义超高层“智慧基因”

宁波中心大厦的“国际范”始于规划之初:由设计迪拜哈利法塔的美国SOM事务所担纲建筑设计,“莲花花瓣”的曲线造型呼应宁波“三江汇流”的水文化;室内设计则邀请CCD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打造丽思卡尔顿酒店,62层-80层的“云端客房”将配备长三角最高的天际泳池。

尤为醒目的是大厦的玻璃幕墙,在做到通透、安全、隔热的性能上,玻璃幕墙的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厦采用的超白玻的透光率可以达到91.5%以上,比普通玻璃提高11个百分点。同时,超白玻进行了双银镀膜处理,可屏蔽90%以上的红外线,实现透光不透热的功能,确保用户室内空调能耗降到最低。”忻旭炜表示。

作为浙江省首个采用BIM技术进行全流程管理的超高层建筑,大厦实现了施工误差万分之一以内的精准控制:桩基工程通过数字化监测系统实时调整钻孔角度,幕墙安装借助AI巡检平台实现毫米级校准,就连地下3层的停车场都配备了自动寻车导航系统。

“这不仅是物理高度的突破,更是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忻旭炜表示。

“垂直城市”崛起 重塑宁波国际化商务格局

随着宁波中心大厦的交付,其1层-60层的国际甲级写字楼正式邀请企业入驻,62层-80层的丽思卡尔顿酒店计划2026年下半年开业,将成为长三角高端商务与旅游的新地标,酒店257间客房均可俯瞰东钱湖与城市天际线的壮丽景观。

大厦配备的双轿厢电梯、分区空调、智能派梯系统等,将办公效率提升30%以上,“云端办公”体验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砝码。

据悉,宁波中心大厦一共53部电梯,其中3部电梯为超高速电梯,运行速度为10米/秒,为“全省最快的电梯”。这3部超高速电梯,轿厢载重1600千克,一次可运载乘客21人,停靠63层,高度295米。乘客乘坐电梯从1层到63层,仅需要40秒。为预防电梯快速上升造成的耳鸣症状,该超高速电梯安装了空气整流罩,目的是缓解乘客的耳鸣症状。

本地企业参与建设 城市温度融入地标血脉

宁波本地企业深度参与宁波中心大厦的建设:幕墙玻璃由宁海企业定制、大厦的部分钢结构由北仑企业提供;大厦的窗帘、电缆、混凝土等建材,均由宁波本地企业提供。另外,办公区的装修,也全部由本地企业施工完成。“每个参与方都是‘城市合伙人’,共同为宁波名片注入独特基因。”忻旭炜说。

昨天傍晚,甬城夜色中,宁波中心大厦流光溢彩,一场绝美的灯光秀,开启全城直播,宁波中心大厦宛如一朵绽放的莲花盛开在409米高空。这座由3000余名建设者用2557天“雕琢”的地标,不仅是“浙江第一高楼”的物理高度,更是宁波“港通天下、智创未来”城市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据了解,宁波东部新城区域内100米以上高楼共有40幢。从东部新城的“百米高楼集群”到云端之上的“垂直城市”,它们已成为建设宁波名城名都的亮丽风景线。宁波,正以宁波中心大厦为支点,开启属于宁波的“云端时代”。

宁波晚报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肖莹吉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