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前。

改造后。
这几天,随着鄞州区首南街道雍城社区雍城世家小区45幢架空层改造完成,历时三年的“改造大戏”终于落下帷幕。在居民的精心打磨下,社区架空层完成了蝶变。
雍城世家小区建成交付已有10多年了,不是“老破小”,却有着自己的“发展危机”。尤其是架空层,闲置久了,堆放杂物、环境脏乱等问题,成为居民的“心病”。
自2022年5月至今,雍城社区持续推进架空层改造,打造了一批集公益、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共享空间,每个架空层都有不同的主题,涵盖植物科普、诗歌文化、体育运动、公益慈善、文明礼仪等领域,极大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已完成7个架空层改造,面积约1000平方米,耗资约86万元,受益人群5000余人。
从“吐槽大会”到“改造共识”
协商众议聚民智
“以前这里堆满工程材料和几十个垃圾桶,下楼都要捂着鼻子,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现在成了一米花园和运动区域,我早上来照料这些花花草草,晚上来散步遛弯,生活别提多惬意了!”站在53幢楼下,居民应永娥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这片区域的变化。
作为社区首个改造的架空层,这片约150平方米的空间,曾垃圾堆积、灰尘弥漫,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一条文明有礼微景观带。这场蜕变始于一场“吐槽大会”。
“别的架空层改造可能是锦上添花,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应永娥直言,改造前期,身为党员和一日楼长的她带着“意见簿”,挨家挨户走访,收集到31条“吐槽”:老人希望垃圾桶不要集中堆放、宝妈急盼亲子互动角、年轻人则想要休闲空间……
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后,雍城社区链接鄞州区民政局“鄞领公益”项目,对53幢旁的消防通道、楼下垃圾堆放点、架空层进行统一改造,打造一条内外连通,且兼具趣味性、运动性和精神文明熏陶的微景观带。
如今,来到53幢楼前,一米花园里的各种花卉争奇斗艳。步入架空层,“浙风十里”的文明墙绘清新淡雅,乒乓球健身区活力满满。
从“资金难题”到“共享共赢”
资源众筹汇合力
走进51幢架空层,“曾经五湖客,相处一家人”的对联映入眼帘,这个约200平方米的架空层里,乒乓球桌、自行车运动器械、儿童蹦蹦床、篮球架等一应俱全,俨然一个微型体育场所。
该幢架空层的发起人彭昌伟是名热心党员。在看到53幢架空层的蝶变后,他与楼道居民一拍即合,将架空层主题设定为“邻里共享体育空间”,但改造资金却让彭昌伟一时犯了难。
“社区已经帮我们向鄞州区体育新空间项目申请3.5万元,小区公共资金也会承担基础硬件改造,但剩下的钱,还得靠我们业主想办法。”于是,彭昌伟在楼道业主群发起“我的家园我出力”众筹行动,没想到一呼百应,短短时间就众筹到2万元。
为破解资金短缺困境,在后续的改造中,雍城社区采取“慈善资金+政府补助+居民众筹+共有资金”模式,成功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如45幢架空层改造时,党员带头发动居民参与公益跑捐步活动,获得雅戈尔“美好家园”慈善资金15万元,同时群众自筹2.5万元;41幢与51幢东侧架空层改造,则搭上“未来社区”政策东风,获得资金30万元。同时,社区还鼓励居民捐赠家中闲置物品,为公共空间添置设施。
从“美化空间”到“长效运营”
空间众创焕新生
架空层改造完成后,如何长久保持空间活力,实现长效运营,成为摆在社区面前的新课题。
雍城社区巧妙推出“空间换服务”机制,让运营主体和空间服务多元化。依托45°美好生活空间,社区培育公益志愿服务团队,根据居民需求,梳理需求清单,再通过发布项目的形式,由居民认领。
归国留学生王舒认领了“青少年英语角”项目,每周五,她都会和志愿者老师在架空层开设公益课堂;郭云亭认领“共享教练”项目后,每周日下午都会教小朋友们打乒乓球……如今,体育、绘本、交友、阅读等多个主题课程汇聚在架空层中,让空间焕发新活力。
45幢架空层还别出心裁地打造了45°循环共创商店,商店以“环保+公益”为主题,搭建了资源流转的桥梁。居民家中不再使用的闲置物品,以亲民低价,再次进入居民生活,实现物品循环,而收益,则用于充实社区慈善基金。
为了确保架空层的长效运营,雍城社区还孵化了“一日楼长”自治小组。楼长身兼数职,负责架空层日常维护、公益活动、循环商店运营等。目前,所有改造的架空层均设有“一日楼长”,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
首南街道雍城社区党总支书记郑国画表示,在每次架空层的改造中,社区引导党员、楼道代表全程参与、自主管理,真正实现了“小空间”里的“大幸福”,让更多的小区“边角料”成为“宝藏场”。宁波晚报记者 马佳威 通讯员 麻钧晢 陈超波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