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相信,北京的工程师能“实时直击”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三维实况?你又是否相信,成都的球迷能“身临其境”感受欧洲杯现场的狂欢?
这不是小说桥段,而是我带你跨越虚实边界的日常。我叫微晶3D-LED沉浸式系统,虽然名字很长、不好懂,但听我一讲,你就很快能了解。
何谓微晶3D-LED?其实就是贴了一张膜的LED显示屏。但是这张膜不简单,它叫3D光学膜,从微观上看,它有精密的光学结构,表面有一层微小晶体,形成微透镜,把它贴在液晶屏上,就能实现裸眼3D效果,贴在LED屏上,就是微晶3D-LED。
何谓沉浸式?简单来说,就是这种3D光学膜和LED屏幕的搭配十分“默契”,不但分辨率能达到8K乃至更高,对比度和色彩纯度也更高,而且串扰度非常小(指标优于国际标准1倍),还没有重影,也不容易造成3D晕眩;3D出屏距离超过屏幕宽度的150%,仍然能够清晰观看,还没有观看角度的限制。用户无需佩戴沉重的“头盔”,只需轻便的3D眼镜,就能沉浸式感受清晰而逼真的3D画面。
我的诞生,打破了发达国家对高端3D偏光技术的垄断。2021年4月,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即将发射之际,总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我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被点亮,32路实时信号首次在我的屏幕上实现汇聚。
那时,在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真显示)研发中心里,工程师们难掩激动之情——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偏振光3D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重大航天工程,更令他们骄傲的是,这项由团队耗时多年攻关的“硬科技”真正托举起了国家航天事业。如今在中国航天每一个历史性时刻的指挥中枢,都能看到我作为“太空之眼”的默默守护。
当然,极致的技术不能只服务星辰大海。
半个月前,我出现在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身上交织着数千架次航班的轨迹。这一次的我,虽然个头变小了许多,仅有约15平方米,但是我的像素点间距缩短到0.9毫米,这意味着显示精度更高,即便飞机飞行高度出现轻微偏差,空管员也能第一时间发现,让风险无处遁形。
在医疗领域,我的出现让医生能实现5G环境下的远程3D手术,也为精准医疗、远程医疗、CT3D可视化等领域的行业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去年欧洲杯期间,我为成都的2000余名球迷带来了别样的直播观赛体验。当足球的轨迹在三维空间中画出弧线,有球迷伸出手,试图接住根本不存在的足球。在他们的欢呼声中,我切身体会到高科技如何一步步重塑生活。
正如我的家人、维真显示联合创始人贺炫辰所说:“我们希望让3D显示技术服务美好生活。在这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显示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未来3D显示行业有望带来更加轻薄、清晰、适用范围更广的产品。”
此刻,在维真显示的实验室里,我的“进化”仍在继续。未来无论是消费电子、娱乐产业,还是在工业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我都将频频现身,为人类在三维世界里的奇妙探索之旅贡献自己的力量。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见习记者 孙佳骏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