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图源新华社
甬派客户端记者 徐丽敏
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省延安市举办,围绕“文明,让乡村更美好”的主题,为推动文明乡风建设集聚起各方智慧和力量。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不仅搭建了经验交流的平台,更通过遴选推广典型案例,为各地文明乡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丛志强受邀在主会场分享自己和团队在宁波用艺术赋能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象山县作为浙江唯一发言县,也在会上分享移风易俗经验,亮出宁波在文明乡风建设方面的成绩单。
艺术乡建,让群众成为文明乡风建设主角
“村民是村子的主人,文明乡风的主角,永远是村民自己。”丛志强以《以艺术设计为乡村赋能,群众成为文明乡风建设主角》分享了和团队深入乡村一线,用艺术设计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丛志强作分享。市文明办供图
丛志强发现,在实践中,常面临村民“旁观”甚至“躺平”的现象,这已成为制约文明乡风持续深化的瓶颈。如何打破瓶颈?
“我们采取‘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村民有能力、有动力站在文明乡风建设的舞台中央。”丛志强带着这一理念和方法,进行村民赋能、文化深耕、产业融入。
运用“驻村陪伴共创、主题创作行动、村民教授村民、赋予村民新身份”四种方法,破解“别人干,村民看”“我想干,不会干”;挖掘村庄大文化、家庭小文化和村民小故事,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庭院、文化大院、文化场景、文化活动等文明乡风建设的多元载体;运用“文化+百业”方式,对接社会运营团队或培养村干部运营,并与腾讯联合开发首款“共富AI”乡村经营智能体,帮助村民业态持续发展……丛志强和团队花了七年时间,写作并丰富这本“经验帖”。

丛志强作分享。市文明办供图
宁海葛家村的叶仙绒,将两间闲置老房子改造成了家庭美术馆,从家庭主妇变为“美术馆馆长”;葛家村妇女袁小仙,将自家庭院改造升级为“能吃的布艺馆”,年均营收超30万元……这些鲜活的故事,正是文明乡风建设的成果。
“文明乡风建设,本质是‘人的建设’。唯有带着村民干、陪着村民变、帮着村民赚,才能实现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丛志强说。
移风易俗,“移”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实现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是关键一环。
自2016年启动整治以来,象山县节约婚丧礼俗支出64.7亿元,家庭年均礼金支出从3.5万元降至0.7万元。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移风易俗的实践探索。
象山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婚丧领域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通过一场自上而下、由点及面的系统性实践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组建县婚丧礼俗整治办公室,开展常态化会商和婚丧服务领域联合执法;出台《关于开展婚丧礼俗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7项制度,对彩礼标准、酒席规模、随礼金额等作出具体限制;依托4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349个文化礼堂组成的基层阵地,常态化开展“文明婚丧大家谈”“节俭宴席·文明餐桌”等主题活动……象山在移风易俗推进过程中,既打出刚性约束的“硬拳头”,也注重浸润人心的“软引导”。
如今,一幅“景美、人和、业兴”的画卷在象山乡村铺展。在贤庠镇碶头陈村,“公交车婚礼”“花田喜事”集体婚礼等特色形式,让“婚事新办”既浪漫又节俭;在大徐镇林善岙村,“移风易俗、厉行节约”被写进《村规民约》,并配套出台“负面清单”,“人情债”轻了,乡风净了……
移风易俗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我们将持续巩固移风易俗成果,推动文明乡风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让更多村民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象山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明,让乡村更美好。从宁海县的“艺术乡建”激活乡土美学,到象山县的移风易俗涵养文明新风……一系列“沾泥土”“带露珠”的文明乡风建设创新实践在四明大地蓬勃涌现,扮靓了乡村面貌,更涵养了崇德向善的淳朴民风。
宁波文明乡风建设始终紧扣乡村振兴、紧贴群众需求,走出了一条精神提起来、文化留下来、环境靓起来、古村活起来、生活富起来的发展路子。今年,宁波还全面启动“文明乡风润四明”系列活动,大力开展“乡音传理·智启乡村”“乡风润民·四明回响”“匠艺传承·情系乡村”“新风易俗·美在乡村”“家风传家·福满乡村”等十大活动,推动文明理深入基层、浸润人心。
站在新起点上,宁波将继续以文明乡风建设为抓手,串联乡土文化脉络、激活乡村治理活力,让文明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不竭动能,书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更加精彩篇章。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