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买断”,其实是包年租赁,每年1000元。据了解,“买断”政策是小区交付的头几年实行的,后来车子越来越多,供不应求,5年前就停了“买断”政策。但先前“买断”车位的车主,均不愿退出,就延续了下来。俞主任说,现在小区里“无主”车位有100来个,只能先到先停。但一到傍晚众车“归巢”时,根本不够使用,小区不少绿地已被车压坏了。
车位“买断”,一度成为小区业主争论的焦点。买不到的人,力主废除“买断”政策,一视同仁;而已经买到的车主,则极力主张保留。据了解,小区业委会、社区等经过讨论,决定还是维持现状。
据了解,车位“买断”在镇海并非个别。工农小区对面小区的物管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小区的30个车位,也都“名花有主”了,还剩下100多辆车,只能停到街道上。
供需失衡,“买断”之路不好走
据记者了解,地面车位包租“买断”,在宁波一些住宅小区,早在10年前就有了。然而,随着私家车数量猛增,停车愈难,车位包租的争议愈甚。
江东的华光城小区是较早实行地面停车划线包租的,为不少社区所效仿。车主陈先生说,他租的车位经常被别人占去,他也只有去“侵占”他人领地,“现在看来,划不划线,意义不大。”
华光城物业管理处负责人说,在车位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实行车位包租是可以的,也有利于停车秩序管理。问题在于,大多数小区,特别是老小区,车位供不应求,包租不可避免地产生种种矛盾。从公平的角度讲,小区地面车位归业主共有,理应先到先停。
最近一两年,市内不少大型住宅小区实行门禁系统,与之相应的停车管理、收费方式也要发生改变。不同社区,停车难问题各有不同,对物管部门来说,寻求一种相对公平、合理的车位供给和管理模式,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记者余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