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去鄞州石桥村感受国家级"非遗"走书的魅力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0月20日 07:30   【 】 【打印

  沈健丽在石桥村表演宁波走书。记者 崔引 摄

  近日,记者来到鄞州云龙镇石桥村的老年活动中心。傍晚6点不到,活动室中早已坐满了村民,他们沏好了茶,找好了座位。他们在期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走书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沈健丽和她的丈夫钱志华。这个令人期待的夫妻档表演的书目是《平阳传》,在石桥村,他们要连续演上40场,才能把这部书说完。

  记者 张落雁 通讯员 陈素君 钱璐娜

  宁波走书演出 村民看上瘾

  傍晚6点15分,老年活动中心二楼,60岁的沈健丽穿着一袭质地精良的旗袍,烫着头发,略施粉黛,身姿婀娜地走上了台。而钱志华也在台上坐定,缓缓拉起手中的胡琴。

  沈健丽的道具很简单,一块醒木、一方手帕和一柄折扇。她手执醒木,“啪……啪……啪”拍了三下,原本喧闹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一场精彩的表演,就此拉开了序幕……有板有眼的宁波方言说唱,辅以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让在场观众们感受到宁波走书的艺术魅力。

  表演的过程中,台下的村民看得入迷,今年88岁的黄老先生已经连续几夜来听宁波走书了,“听这个,就像是看电视剧,上瘾了就走不开!”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观众中发现了几个七八岁的小孩子。8岁的李文暄跟小伙伴一起坐在了第一排,全神贯注地看着表演,“听着挺有趣的,而且也听得懂,所以我们也来看看!”

  今年,到现在为止,沈健丽夫妇已经演出了300多场,足迹遍布鄞州各个乡镇,五乡、石碶、姜山、云龙……“11月中旬开始,我们又要为鄞州区‘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忙碌了,这一整年,几乎没怎么休息过。虽然很累,但是看到演出那么受老百姓欢迎,同时宁波走书这一艺术形式又能得到传承和发扬,我们真的很开心!”沈健丽说。

  系列措施激活“宁波走书”

  宁波走书的发展也有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是宁波走书的黄金时期,宁波城里有十几个书场,场场爆满。有时候忙起来,一年要说上400多场书!”沈健丽告诉记者。

  从1988年起,宁波走书渐渐走下坡路了,因为港台版电视剧多了起来,有声音有图像,走书的确不能比。宁波走书的阵地也越来越小,从城市转移到了乡间。到上世纪末,还有百余人会说宁波走书,到后来只剩下10多人了。

  2007年,由鄞州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申报的“宁波走书”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度沉寂的宁波走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鄞州区文化馆被鄞州区、宁波市政府命名为宁波走书传承基地。“2010年,鄞州区政府承办了全国曲艺‘牡丹奖’鄞州赛区的活动,使宁波走书再次走入现代人的视野,成了宁波人所关注的艺术项目。”鄞州区文化馆馆长陈素君告诉记者。

  陈素君说,除此之外,鄞州区文化主管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在传承基地———鄞州区文化馆设立宁波走书的传承教学室,向社会公开召集宁波走书的爱好者加以培训教学;还将宁波走书的演唱列入鄞州区“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2010年下半年开始,每年由区财政补贴200场演唱费用;与鄞州电视台协作,继续办好“电视书场”,组织高水平艺人带着有所创新的好节目到电视台演唱。另外,2012年还将在鄞江镇设立宁波走书的展示传承基地,不仅复原传统的书场,还将全面展示宁波走书的历史、艺人、代表作品、重大活动等……

  鄞州非遗保护成绩显著

  宁波走书的发展兴盛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点,鄞州区自2007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一直走在全市前列。鄞州区共整理出村(社区)上报线索近3万条,筛选重点项目200多项。

  在此基础上,还积极组织申报非遗各级名录,现有梁祝传说、朱金漆木雕、骨木镶嵌、宁波走书、金银彩绣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三字经》、红帮裁缝制作技艺、咸祥彩船技艺、甬式家具制作技艺、内家拳等21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跑马灯、大岙布龙、渔翁捉蚌、彩线刺绣等等45个项目入选宁波市级“三位一体”保护名录,70个项目列入区级非遗名录。

  此外,鄞州区还拥有国家级传承人2个、浙江省非遗生态区4个、生产性传承基地3个、省级非遗宣传基地2座、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2个、宁波市文化生态保护区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私人博物馆10座。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有了质的飞跃。

  编辑: 张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