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市体育中心新建的全国最大的连片笼式足球场第一次实行定期免费开放,吸引了众多前来锻炼的市民。“从8月中旬试运行以来,这6片笼式足球场几乎场场爆满。”市体育场场长翁富国说。这种火爆景象只是宁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具规模,“15分钟体育健身服务圈”基本建成的一个缩影。
10多年前,体育界的工作重点是以奥运争光工程为核心的竞技体育,宁波也不例外。宁波城乡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始于2002年的“市民健身工程”和2004年的“农村小康体育工程”。从那时起,我市体育部门围绕市民健身的“三边工程”(身边的设施、身边的组织、身边的活动),开始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室……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越来越多,市民健身也越来越方便。
从2004年起,宁波市本级投入4000万元,带动各县(市)区投入资金10多亿元,已建成社区、村落健身路径6810多套,各类球场3430片,其中有2689个篮球场。如今,宁波体育健身场地面积为974万平方米,人均1.71平方米,大大超过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建制村健身路径覆盖率100%,社区健身路径覆盖率为98%。据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扬平原介绍,宁波推行农村小康体育工程一年后,国家体育总局及国家发改委根据宁波经验,开始在全国推广这一工程。
过去,宁波的基础体育设施城乡分布极不均衡,这种状况现在已有了明显改变,甚至有的农村已超过了部分城区。目前已有7个县(市)区成为浙江省体育强县(区),107个乡镇成为浙江省体育强镇(乡),余姚、奉化、鄞州、江北、镇海和北仑实现体育强镇(乡)满堂红。投资1.2亿多元的余姚市全民健身中心成为全省的样板,鄞州区邱隘镇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体育活动中心,被誉为“全国乡镇一流”。
除健身设施的普及外,宁波还大力推动“群众身边体育组织的发展和活动的开展”。目前市、县两级体育社团已有187个,80多个乡镇建有体育总会分会。
63岁的江东区武术协会主席方德定,年过五十时由于生病开始了身体锻炼,如今他不仅从“病中人”变成“健康人”,而且从受益者变成了“领军人”,成为一名“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宁波,像他这样的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有17315人,他们每年组织举办各类群众性赛事和活动2000余场,参与人数超100万人次,丰富了市民业余生活。各县(市)区举办各种形式的全民运动会,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及特殊人群的体育活动开展得很活跃。覆盖城乡、惠及全体民众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使宁波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占总人口的37%。
记者 林海 通讯员 孙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