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宁波人屠呦呦拿下中国首个诺贝尔科学奖 李克强祝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0-06 06:42:03   稿源: 现代金报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屠呦呦2011年11月15日出席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工作大会 新华社发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右),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左)和大村智(中) 新华社发
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前右)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新华社发

昨天傍晚开始,朋友圈里被一则消息刷屏: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及出生于爱尔兰的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因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分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不过对于宁波人来说,这个屠呦呦是咱们老乡。

呦呦 鹿鸣

屠呦呦是谁?

记者曾两次采访她

当时她正一步步接近诺贝尔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的9月,媒体曾经报道过她的故事。

为什么会报道?

那个时候,她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当时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时值美越交战,美国政府称,1967-1970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万人,疟疾同样困扰越军。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最终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越南则求助于中国。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加入新药研发工程。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但历史记载认为青蒿确实可以治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屠呦呦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掉了。她改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

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之后终于成功,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根据当时的数据显示,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再一次采访她的事迹还是今年的事情。

因为今年6月她又获得了另外一个奖,这个奖叫沃伦·阿尔珀特奖,理由还是奖励她在抗疟有效单体青蒿素的重要发现。“沃伦·阿尔珀特奖”,是由沃伦·阿尔珀特基金会与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合授予的,由已故慈善家沃伦·阿尔珀特先生于1987年设立,以推动人类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至今,已有51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有7位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中国科学家。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