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泄露到海外,某国一名长期从事抗疟王牌氯喹药研究的科学家闻讯非常震惊。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刚启国门,这位科学家便以参加某一学术活动的名义,专程到北京,通过有关领导的安排拜见了屠呦呦。此人还是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当他在屠呦呦这里证实了这一事实后,立即向世卫组织汇报中国发明了抗疟新药。
抗疟,欧美庞大科研机构多少年来一直头疼的问题,中国人用一种普通的小草就给解决了!1980年12月5日,世卫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写信给中国有关部门,“提议”在中国举行一个会议,请中国医药学家向世卫组织指派的6名西方医药专家,介绍研发青蒿素的全面情况,并对介绍人员的身份提出具体要求,从而为“探讨疟疾化疗科学工作小组帮助中国进一步发展这些化合物的可能方式”。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近似荒唐的“提议”,我们的知识产权,凭什么要全面介绍给你?但在那时,这样的“提议”竟被有关部门同意了。屠呦呦反对没用,当时的人们急于向世界表白自己,显示自己。
1981年10月,国际会议“青蒿素专题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按照有关部门指令,屠呦呦被指定为首席报告人。在座的6名医药专家里,凯菲尔德上校是美国某陆军研究院实验治疗学主任,越战时他也在苦苦地研发着抗疟新药,但无结果。这样,中国人自己发明的青蒿素,就在毫无保护的状况下流失了。
然而奇怪的是,青蒿素的秘密无偿地提供给全世界,西方一向以竞争见长的制药业反应却很迟钝,似乎并没把这一抗疟的新药放进眼里。究其原因,大概一是因为西方医药界向来漠视中草药;二是投资新药,势必就要淘汰旧药,旧药的开发经费奖金数十亿,某些旧药对某些疟疾仍有一定的疗效;三是感染疟疾的人群几乎全是贫穷地区的人民,购买力极低,以利润为本的资本主义企业不愿做穷人的生意。此外,据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据法国《解放报》透露:当时的世卫组织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在北京开过“青蒿素专题报告会”后,委托美国一个亲近军方的医学实验室,对中国的研究成果做检验性的“复核鉴定”。冷战时代,美国人习惯用敌对的眼光看待中国,因此在做所谓的“复核鉴定”时,他们竟用一种类似青蒿的植物(据说此植物采集于穿过华盛顿市的波托马克河的河边)替代青蒿,其失败的结论可想而知。结果,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的“承诺”没有实现,世卫组织的医药专家们对青蒿素的科学性也产生了怀疑。
时间跨入新世纪,2001年欧美八国峰会上,美、英等八国首脑为攻克疟疾、肺结核等世界性传染病,作出向有关基金会捐资13亿美元的决定,立刻吊起了制药商们的胃口,许多药商来华寻求开发抗疟药物的合作。2004年,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
其实,欧洲一些聪明的药商早已开始悄然行动。比如瑞士一家制药公司与中国有关部门合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在北京郊区建厂,在青蒿素的基础上生产出抗疟的复方本芴醇,然后在40多个国家申请了专利。法国的一家药厂也与中国某单位合作,生产出青蒿素衍生物药品,然后出口。
屠呦呦找到了青蒿素,但她没有专利,相关技术材料许多部门都有,谁都抢着和外商合作,唯独没有她的事。记者采访她那年,发现她70多岁的人了,依然工作在科研岗位上。她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她说她要终身研究这青蒿。
2011年,屠呦呦获得美国拉斯克奖,这是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医学大奖。这份迟到的殊荣,给屠呦呦的人生添上了一抹浓重的夕阳红,也让中国的医药学在世界的医药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据《天津日报》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