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沈莉萍
新年的余韵还未消散,寒假已悄然进入倒计时。当孩子们即将告别轻松惬意的假期生活,重新投身紧张忙碌的学习节奏时,不少孩子会在开学初期陷入各种不适应的状态。别着急,宁波的教育专家、老师们带来了实用收心攻略,助您和孩子实现“玩心”到“学心”的无缝过渡。
开学众生相,问题各不同
每到开学季,校园门口常常会变成情绪的“大秀场”。一边是活力满满的孩子,脚步轻快,兴奋地与老师、同学打招呼,迫不及待地分享着假期的趣事;另一边则是一脸抗拒的孩子,紧紧拽着家长的衣角挪不开步,眼神中满是对假期的眷恋和对开学的抵触。
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孙忠心谈到一个低段的孩子:连续3年,每逢新学期的第一个月,总是在学校哭鼻子,家长很心烦却又无计可施。
临近开学,孩子们“花样百出”。夜晚,他们精神亢奋,迟迟不肯入睡;清晨,却又像被施了“定身咒”,怎么也不肯起床。饮食也毫无规律,吃饭时要么对着饭菜毫无胃口,要么暴饮暴食。他们一边感慨假期过得太快,作业还堆积如山,一边又不愿意动手。
有一年开学时,一位家长焦急地致电老师请假,称孩子要迟到半小时。可两小时过去了,孩子依旧不见踪影。原来孩子叫嚷着头晕、肚子疼,家长赶忙带去医院检查,可各项检查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到了第二天,孩子还是依旧说自己身体不适。宁波市惠贞书院校长助理兼德育主任孟晓宁指出,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其实是孩子在心理层面还未做好开学准备,潜意识里抗拒上学。
宁波市镇安小学的班主任陈静娜发现,刚开学时,同学之间的矛盾会明显增多。办公室里常有孩子前来告状,“我们再也不是好朋友了!”这样的哭诉不绝于耳。究其原因,是假期里孩子习惯了家人的百般宠爱,回到学校后,面对同学之间需要相互包容、理解的相处模式,一时难以适应,产生了交际困扰。
当然,也有一些看似“适应良好”的孩子。有些家长精心为孩子制定了假期计划,孩子也在家长的严管下执行得很好。开学后,这类孩子看似迅速融入了学校生活,可在学习上却失去了热情和探索未知的欲望。
收心有妙招,平稳度开学
如何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开学适应期?宁波市四眼碶小学的班主任陈佳烨认为,假期不收心,开学不放心。孩子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尽快接纳自己的“学生身份”,明确新学期的成长方向,其实学习不仅是任务,更是自我成长的“修炼”。今年电影《哪吒2》特别燃,陈佳烨把三个“法宝”送给孩子:第一,“乾坤圈”约束,逐步回归,及时调整作息和节奏,告别熬夜和赖床的习惯,用“定时作息法”约束懒散状态; 第二,“混天绫”激活,积极行动,和父母一起准备学习用品,增强开学仪式感,提前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第三,“火尖枪”预热,提前适应,从每天一小时专注学习开始,逐渐延长到开学后的正常强度,避免“一刀切”式收心。
宁波逸夫中学专职心理老师丁岑维则鼓励同学们尝试使用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专注于一项任务,之后休息5分钟,以此来培养专注力,提高效率,确保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更多事情。
家校齐助力,迎接新学期
几位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让孩子在开学时充分展示自身优势,找到自信,可以激发他们的上学热情。
为了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迎接开学,陈静娜表示,镇安小学会举办一些适应性活动。比如举办趣味盎然的茶话会,让同学们围坐在操场上,一边分享零食,一边畅所欲言,交流假期的见闻和感受。无论是精美的手工制作、有趣的生活趣事,还是暖心的好人好事,同学们都可以拿出来分享。这样一来,孩子们自然而然觉得上学有乐趣了。
开学收心,除了学校的努力,还离不开家长的关爱,助力孩子实现心理过渡。家长在孩子开学初需做好监督与引导,以身作则,带头遵守作息时间。如果家长经常熬夜或睡懒觉,孩子就很难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孙忠心建议,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支持。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接纳和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孩子的假期也不该被作业填满。只有丰富多样的生活,才能真正激发孩子心中的热爱。孟晓宁提醒,在制定假期计划和新学期计划时,不仅要制定学科内的学习计划,还要充分考虑劳动、旅行、阅读等生活类的计划。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http://www.cnnb.com.cn/pic/003/010/398/00301039872_39df486a.png)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http://news.cnnb.com.cn/packages/2020/img/wxgzh.gif)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