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冷空气势力减弱 宁波气温将有所回升
2025-02-10 07:16:38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月8日,东钱湖边的栏杆上,挂满了冰凌,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熠熠生辉。通讯员谭乐摄

  今天开始的新的一周(2月10日-16日),我们将迎来元宵(正月十五,2月12日)。过完元宵,这个年也将正式告一段落。

  只是天公不作美,元宵当天,我们或将迎来久违的雨水,而雨水带给我们的,是“久旱逢甘霖”的喜悦,还是无法“人约黄昏后”的遗憾?

  1

  冷空气势力减弱

  好消息是,中央气象台昨日发布中期预报称,未来十天(2月9日-18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减弱。其中,华北、东北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气温基本接近常年。

  不过,“不完美”的地方还是有的:

  今天到2月12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有4级-6级偏北风,中东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左右。

  未来十天,江汉南部、江南西部和北部、四川盆地东部及贵州东部、西藏东部、广西北部等地阴雨日数较多,其中江南北部和西部、贵州东部、西藏东南部部分地区有40毫米左右的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

  眼下,可能还有不少朋友仍在春运路上。冷空气裹挟阴雨而至,尤其是东北、华北部分地区、黄淮及西藏东部、川西高原、江汉西部,还会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难免给出行带来不便,大家要多留意气象部门和交通部门发布的最新消息,注意安全。

  2

  回暖是冷空气在“候场”

  昨日,依旧是“冻手冻脚”的一天。

  全市各区(县、市)最低气温均在0℃以下,最低的是江北,仅有-5.5℃。

  全市有558个气象站的最低气温在0℃及以下,183个气象站的最低气温低于-5℃,6个气象站的最低气温低至-10℃及以下,其中,余姚丁家畈的气温最低,为-10.7℃。

  镇海、奉化、余姚、慈溪、宁海等地继续发布低温橙色预警信号。

  从市气象台昨天的预报看,今天早晨,气温依旧不会“解冻”,平原地区最低气温-3℃,有冰冻;山区最低气温-8℃到-5℃,有严重冰冻。

  时逢周一,大家早出晚归,记得做好充足的防寒保暖举措。

  新的一周(2月10日-16日),我市天气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好消息是,白天气温会有所回升,尤其是从2月10日开始,最高气温将重回10℃以上,而且节节攀升,预计会在2月12日“登顶”,达到19℃左右。

  坏消息是,回暖预示着冷空气已经在“候场”。

  从市气象台昨日发布的预报看,2月12日后期,随着冷空气南下,我市气温将再度出现明显下降,风力也有所增大。

  和此前的干冷不同,这回雨水也要赶来“凑热闹”。2月12日,雨水上线;2月14日到15日,还有一次降水过程。

  冷暖气流交汇频繁,阴雨天气增多,气温起起伏伏,大家要及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预警,合理安排生活出行。

  尤其是2月12日,正值元宵节,民间历来有逛灯会、猜灯谜、闹元宵的习俗。只是雨水滋扰,或打扰“人约黄昏后”的雅兴。

  3

  闹元宵喽!

  在元宵这样一个以“闹”出名的节日,怎能让雨水破坏我们过节的心情?

  元宵赏灯,起源于东汉,通过点灯祈福,以扫除一年的烦恼。旧时元宵赏灯,可不止正月十五一天,民间有“十三上灯,十八收灯”的旧俗。

  为了“十三上灯”,过去很多人家从正月初七、初八就开始搜罗做灯笼的材料,包括“韧皮纸”(或宣纸)、竹篾、细绳、浆糊以及红蜡烛等。

  过去人们自己动手做的灯笼,以“兔子灯”“鲤鱼灯”“黄鱼灯”为主。灯笼的造型虽然简单,但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

  北宋梅尧臣曾如此描述千家万户门前灯光摇曳的景象:“竞看繁星在平地,不妨明月满中天。”

  按照旧俗,“上灯”前还要举行祭祀仪式:在祖先神位或画像前,点上三炷香,斟满一杯清茶,再盛上一碗“酒酿汤果”。

  这碗“酒酿汤果”,也被称为“上灯汤果”,就是我们平常见到的用糯米搓成的细小珍珠圆。

  民间还有过“十四夜”的旧俗。尤其是在农村,家家户户除了挂灯笼,还会做“响格”。

  所谓“响格”,简单来说,就是把山上砍来的毛竹一头劈开,摇晃起来发出“啪啪”的响声,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手掌拍”。

  等到“十四夜”,人们会拿着“响格”绕着家里拍一圈,寓意把晦气、蛇虫、病害等不好的东西赶走,欢欢喜喜过元宵。

  等到正月十五“正日子”,狂欢正式开场。

  借着赏灯的名头,人们会互相宴请,成群往来于茶座、酒肆,“达旦不绝”。

  此外,像猜灯谜这样的助兴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梦粱录》中曾记载,有“商谜者”“先以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谜”。猜灯谜的人气能旺到啥程度?《清嘉录》的描述是,“连肩挨背,夜夜汗漫,入夏乃已”。

  “闹”元宵最起劲的当数年轻男女。每年到了这个晚上,大伙儿结伴出门赏灯,顺带可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给自己物色对象,或者跟对方约会。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千古流传的佳句,说的就是元宵节。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冷空气势力减弱 宁波气温将有所回升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2-10 07:16:38

2月8日,东钱湖边的栏杆上,挂满了冰凌,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熠熠生辉。通讯员谭乐摄

  今天开始的新的一周(2月10日-16日),我们将迎来元宵(正月十五,2月12日)。过完元宵,这个年也将正式告一段落。

  只是天公不作美,元宵当天,我们或将迎来久违的雨水,而雨水带给我们的,是“久旱逢甘霖”的喜悦,还是无法“人约黄昏后”的遗憾?

  1

  冷空气势力减弱

  好消息是,中央气象台昨日发布中期预报称,未来十天(2月9日-18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减弱。其中,华北、东北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气温基本接近常年。

  不过,“不完美”的地方还是有的:

  今天到2月12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有4级-6级偏北风,中东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左右。

  未来十天,江汉南部、江南西部和北部、四川盆地东部及贵州东部、西藏东部、广西北部等地阴雨日数较多,其中江南北部和西部、贵州东部、西藏东南部部分地区有40毫米左右的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

  眼下,可能还有不少朋友仍在春运路上。冷空气裹挟阴雨而至,尤其是东北、华北部分地区、黄淮及西藏东部、川西高原、江汉西部,还会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难免给出行带来不便,大家要多留意气象部门和交通部门发布的最新消息,注意安全。

  2

  回暖是冷空气在“候场”

  昨日,依旧是“冻手冻脚”的一天。

  全市各区(县、市)最低气温均在0℃以下,最低的是江北,仅有-5.5℃。

  全市有558个气象站的最低气温在0℃及以下,183个气象站的最低气温低于-5℃,6个气象站的最低气温低至-10℃及以下,其中,余姚丁家畈的气温最低,为-10.7℃。

  镇海、奉化、余姚、慈溪、宁海等地继续发布低温橙色预警信号。

  从市气象台昨天的预报看,今天早晨,气温依旧不会“解冻”,平原地区最低气温-3℃,有冰冻;山区最低气温-8℃到-5℃,有严重冰冻。

  时逢周一,大家早出晚归,记得做好充足的防寒保暖举措。

  新的一周(2月10日-16日),我市天气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好消息是,白天气温会有所回升,尤其是从2月10日开始,最高气温将重回10℃以上,而且节节攀升,预计会在2月12日“登顶”,达到19℃左右。

  坏消息是,回暖预示着冷空气已经在“候场”。

  从市气象台昨日发布的预报看,2月12日后期,随着冷空气南下,我市气温将再度出现明显下降,风力也有所增大。

  和此前的干冷不同,这回雨水也要赶来“凑热闹”。2月12日,雨水上线;2月14日到15日,还有一次降水过程。

  冷暖气流交汇频繁,阴雨天气增多,气温起起伏伏,大家要及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预警,合理安排生活出行。

  尤其是2月12日,正值元宵节,民间历来有逛灯会、猜灯谜、闹元宵的习俗。只是雨水滋扰,或打扰“人约黄昏后”的雅兴。

  3

  闹元宵喽!

  在元宵这样一个以“闹”出名的节日,怎能让雨水破坏我们过节的心情?

  元宵赏灯,起源于东汉,通过点灯祈福,以扫除一年的烦恼。旧时元宵赏灯,可不止正月十五一天,民间有“十三上灯,十八收灯”的旧俗。

  为了“十三上灯”,过去很多人家从正月初七、初八就开始搜罗做灯笼的材料,包括“韧皮纸”(或宣纸)、竹篾、细绳、浆糊以及红蜡烛等。

  过去人们自己动手做的灯笼,以“兔子灯”“鲤鱼灯”“黄鱼灯”为主。灯笼的造型虽然简单,但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

  北宋梅尧臣曾如此描述千家万户门前灯光摇曳的景象:“竞看繁星在平地,不妨明月满中天。”

  按照旧俗,“上灯”前还要举行祭祀仪式:在祖先神位或画像前,点上三炷香,斟满一杯清茶,再盛上一碗“酒酿汤果”。

  这碗“酒酿汤果”,也被称为“上灯汤果”,就是我们平常见到的用糯米搓成的细小珍珠圆。

  民间还有过“十四夜”的旧俗。尤其是在农村,家家户户除了挂灯笼,还会做“响格”。

  所谓“响格”,简单来说,就是把山上砍来的毛竹一头劈开,摇晃起来发出“啪啪”的响声,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手掌拍”。

  等到“十四夜”,人们会拿着“响格”绕着家里拍一圈,寓意把晦气、蛇虫、病害等不好的东西赶走,欢欢喜喜过元宵。

  等到正月十五“正日子”,狂欢正式开场。

  借着赏灯的名头,人们会互相宴请,成群往来于茶座、酒肆,“达旦不绝”。

  此外,像猜灯谜这样的助兴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梦粱录》中曾记载,有“商谜者”“先以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谜”。猜灯谜的人气能旺到啥程度?《清嘉录》的描述是,“连肩挨背,夜夜汗漫,入夏乃已”。

  “闹”元宵最起劲的当数年轻男女。每年到了这个晚上,大伙儿结伴出门赏灯,顺带可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给自己物色对象,或者跟对方约会。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千古流传的佳句,说的就是元宵节。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