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他是宁波参加世博会“第一人” 离世时年仅43岁
2025-05-26 18:4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记者 顾嘉懿

大阪世博会的举办,让世界又一年进入“世博时间”。

5月中旬,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宁波日活动筹备会议顺利召开,我市将再次为世界呈现宁波精彩。

据学者考察,宁波参加世博会的历史悠久。

早在1862年,就有一个叫孙信耕的宁波人带着自制雕花木器,在伦敦世博会亮相。之后,他又参加了1873年、1876年、1878年等多届世博会,相继在维也纳、费城、巴黎等多个城市“露脸”。

但因为早期资料的稀缺,孙信耕的年龄、籍贯、店铺、家庭等信息并不明确,人们对其生平知之甚少。

近日,宁波地方文化爱好者庄杰经多方查考,在朋友帮助及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的热心支持下,找到该单位所藏修订于1927年的《泉溪孙氏宗谱》,其中“孙信耕”的名字赫然在目。

宗谱中,还有一篇《锄云先生传》,记录孙信耕生平甚详,使我们对这位宁波参加世博会的“第一人”多了几分了解。 

《泉溪孙氏宗谱》。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因为参加世博会得“四品衔”

庄杰“发兴”寻找孙信耕,源于2023年宁波藏家从伦敦购回的一个雕花相框。其背面贴纸上有“Sung Sing Cung”(姓名罗马字拼写)字样,正面右侧圆盘内图案,则有人举着“奉化”“正堂”两块牌子。

宁波收藏家应敏明曾撰文指出,其中可能隐含着找到孙信耕的线索。

孙信耕制作的雕花木相框。

有人举着“奉化”“正堂”的牌子。

相框背面的贴纸。

经此提示,庄杰多方查询,试图在奉化孙氏宗谱中找寻其人名字,经友人提示翻检,最终在一大套《泉溪孙氏宗谱》中找到了“孙信耕”。

宗谱信息显示,孙信耕原名孙稼,号锄云,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卒于光绪五年(1879),年仅43岁。

宗谱中的孙信耕信息。

据此推算,他26岁就凭木雕手艺登上了世博会的舞台,多年打磨历练,成为中国工匠中的“领军人物”。

然天不假年,参加完1878年巴黎世博会的次年,他就离开了人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后来的世博会资料中看不到他的名字。

宗谱里,其族人孙振麒写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锄云先生传》透露了更多信息。

这篇传记提到,孙信耕“幼习工艺,精雕镂制造”,在甬江北岸开设木器行,与旅居甬城的西人毗邻,往来频繁,孙信耕由此掌握了西人的语言和喜好,比如喜欢繁复的花样和设计,会为他们“量身定制”工艺品,从而逐渐得到浙海关税务司的认可。

《锄云先生传》全文。

传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1876年,孙信耕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的情况,可以与同时参加费城世博会的浙海关文牍李圭撰写的《环球地球新录》互勘。

该传记指出,“时君以宁波雕木器赴会,特与景泰窑器、瓷器、丝茶绸货,推为各国中第一”,可见当时的宁波雕木器,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拳头展品”。

费城世博会上孙信耕制作的床架。

费城世博会孙信耕制作的月床。

传记还提及,孙信耕相继得到了费城世博会和两年后巴黎世博会奖章。“西语谓之‘密得尔’,犹中国之功碑”,应即为“medal(奖章)”的音译。

因为在世博会上的出色表现,孙信耕得到清廷授官,给予“钦加四品衔,赏戴蓝翎,即用知府”,对一个木匠来说,荣誉职位不低。

豪爽重义而命途坎坷

屡次世博会上,孙信耕不仅将自己制作的雕花木器、宁式家具推向世界,还承担了一部分世博会中国馆的搭建工作,深受主办方信任。

费城世博会中国展区入口牌坊下部有“宁波孙信耕承办”字样。

然而和孙信耕一起参加世博会的其他官员、西方人士或有留影,但他本人的样貌一直以来无从知晓。

宗谱中《锄云先生传》对他的相貌、性格有一些描写,可弥补缺憾。

传记作者孙振麒说,他曾听族兄讲过,孙信耕“貌白皙而伟躯,丰准,类西人”“性豪爽,挥金如土,奇珍异物,赠人无难色,尤敬恤贫士”。

他曾经在自己条件还不太好的时候,有赴试学子拜访,说行路缺钱,孙信耕不仅留人吃饭,还给人提供了“巨资”,孙振麒说他“好施重义,天性然也”。

费城世博会孙信耕制作的木雕屏风。

在“寻找孙信耕”的过程中,庄杰发现了一些其他细节。

比如,中国首次以官方名义参加世博会是从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开始的,而孙信耕的相框却早在1862年就在伦敦世博会上亮相,是何种途径引荐?

庄杰查阅千余页的《1862年世博会评委会报告》,在获奖章名单中发现了一个名字Wadman.E(瓦德曼)。名单说他提供的“精雕细刻的木质画框”得了奖。

Wadman.E获奖的信息。

瓦德曼是在宁波开洋行的英国人,他有在宁波和上海之间开行的船只,据庄杰检索,其洋行位于宁波江北岸的外马路上,或与孙信耕的木器店相去不远。

庄杰表示:“也可能孙信耕当年没有亲自参加伦敦世博会,而是通过瓦德曼把他的产品送去伦敦参展。最终获了奖,也激励了他参加后续世博会的信心。”

孙信耕的产品在世博会上销售,理应得到不少利润,但他去世的时候,却“债负累数千金”,引中西人士感叹。

庄杰发现,在光绪四年十二月初四日(1878年12月27日)的郭嵩焘(驻法大使)日记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孙稼被窃,照会法国外部,法国外部复文。”

前文已知,孙稼即孙信耕,巴黎世博会闭幕于当年11月10日,孙信耕却在12月27日(或此前)被窃,其钱财即应来自展品销售所得。

一个拥有手艺、成就突出,本应坐拥财富的人,却在死后负债,其命途不禁令人唏嘘。

另据宗谱所载,孙信耕有两个儿子,孙礼泰和孙礼春,次子孙礼春后被西人推荐在浙海关税务司工作,也是孙信耕的“遗德”所致。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他是宁波参加世博会“第一人” 离世时年仅43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5-26 18:41: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顾嘉懿

大阪世博会的举办,让世界又一年进入“世博时间”。

5月中旬,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宁波日活动筹备会议顺利召开,我市将再次为世界呈现宁波精彩。

据学者考察,宁波参加世博会的历史悠久。

早在1862年,就有一个叫孙信耕的宁波人带着自制雕花木器,在伦敦世博会亮相。之后,他又参加了1873年、1876年、1878年等多届世博会,相继在维也纳、费城、巴黎等多个城市“露脸”。

但因为早期资料的稀缺,孙信耕的年龄、籍贯、店铺、家庭等信息并不明确,人们对其生平知之甚少。

近日,宁波地方文化爱好者庄杰经多方查考,在朋友帮助及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的热心支持下,找到该单位所藏修订于1927年的《泉溪孙氏宗谱》,其中“孙信耕”的名字赫然在目。

宗谱中,还有一篇《锄云先生传》,记录孙信耕生平甚详,使我们对这位宁波参加世博会的“第一人”多了几分了解。 

《泉溪孙氏宗谱》。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因为参加世博会得“四品衔”

庄杰“发兴”寻找孙信耕,源于2023年宁波藏家从伦敦购回的一个雕花相框。其背面贴纸上有“Sung Sing Cung”(姓名罗马字拼写)字样,正面右侧圆盘内图案,则有人举着“奉化”“正堂”两块牌子。

宁波收藏家应敏明曾撰文指出,其中可能隐含着找到孙信耕的线索。

孙信耕制作的雕花木相框。

有人举着“奉化”“正堂”的牌子。

相框背面的贴纸。

经此提示,庄杰多方查询,试图在奉化孙氏宗谱中找寻其人名字,经友人提示翻检,最终在一大套《泉溪孙氏宗谱》中找到了“孙信耕”。

宗谱信息显示,孙信耕原名孙稼,号锄云,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卒于光绪五年(1879),年仅43岁。

宗谱中的孙信耕信息。

据此推算,他26岁就凭木雕手艺登上了世博会的舞台,多年打磨历练,成为中国工匠中的“领军人物”。

然天不假年,参加完1878年巴黎世博会的次年,他就离开了人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后来的世博会资料中看不到他的名字。

宗谱里,其族人孙振麒写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锄云先生传》透露了更多信息。

这篇传记提到,孙信耕“幼习工艺,精雕镂制造”,在甬江北岸开设木器行,与旅居甬城的西人毗邻,往来频繁,孙信耕由此掌握了西人的语言和喜好,比如喜欢繁复的花样和设计,会为他们“量身定制”工艺品,从而逐渐得到浙海关税务司的认可。

《锄云先生传》全文。

传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1876年,孙信耕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的情况,可以与同时参加费城世博会的浙海关文牍李圭撰写的《环球地球新录》互勘。

该传记指出,“时君以宁波雕木器赴会,特与景泰窑器、瓷器、丝茶绸货,推为各国中第一”,可见当时的宁波雕木器,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拳头展品”。

费城世博会上孙信耕制作的床架。

费城世博会孙信耕制作的月床。

传记还提及,孙信耕相继得到了费城世博会和两年后巴黎世博会奖章。“西语谓之‘密得尔’,犹中国之功碑”,应即为“medal(奖章)”的音译。

因为在世博会上的出色表现,孙信耕得到清廷授官,给予“钦加四品衔,赏戴蓝翎,即用知府”,对一个木匠来说,荣誉职位不低。

豪爽重义而命途坎坷

屡次世博会上,孙信耕不仅将自己制作的雕花木器、宁式家具推向世界,还承担了一部分世博会中国馆的搭建工作,深受主办方信任。

费城世博会中国展区入口牌坊下部有“宁波孙信耕承办”字样。

然而和孙信耕一起参加世博会的其他官员、西方人士或有留影,但他本人的样貌一直以来无从知晓。

宗谱中《锄云先生传》对他的相貌、性格有一些描写,可弥补缺憾。

传记作者孙振麒说,他曾听族兄讲过,孙信耕“貌白皙而伟躯,丰准,类西人”“性豪爽,挥金如土,奇珍异物,赠人无难色,尤敬恤贫士”。

他曾经在自己条件还不太好的时候,有赴试学子拜访,说行路缺钱,孙信耕不仅留人吃饭,还给人提供了“巨资”,孙振麒说他“好施重义,天性然也”。

费城世博会孙信耕制作的木雕屏风。

在“寻找孙信耕”的过程中,庄杰发现了一些其他细节。

比如,中国首次以官方名义参加世博会是从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开始的,而孙信耕的相框却早在1862年就在伦敦世博会上亮相,是何种途径引荐?

庄杰查阅千余页的《1862年世博会评委会报告》,在获奖章名单中发现了一个名字Wadman.E(瓦德曼)。名单说他提供的“精雕细刻的木质画框”得了奖。

Wadman.E获奖的信息。

瓦德曼是在宁波开洋行的英国人,他有在宁波和上海之间开行的船只,据庄杰检索,其洋行位于宁波江北岸的外马路上,或与孙信耕的木器店相去不远。

庄杰表示:“也可能孙信耕当年没有亲自参加伦敦世博会,而是通过瓦德曼把他的产品送去伦敦参展。最终获了奖,也激励了他参加后续世博会的信心。”

孙信耕的产品在世博会上销售,理应得到不少利润,但他去世的时候,却“债负累数千金”,引中西人士感叹。

庄杰发现,在光绪四年十二月初四日(1878年12月27日)的郭嵩焘(驻法大使)日记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孙稼被窃,照会法国外部,法国外部复文。”

前文已知,孙稼即孙信耕,巴黎世博会闭幕于当年11月10日,孙信耕却在12月27日(或此前)被窃,其钱财即应来自展品销售所得。

一个拥有手艺、成就突出,本应坐拥财富的人,却在死后负债,其命途不禁令人唏嘘。

另据宗谱所载,孙信耕有两个儿子,孙礼泰和孙礼春,次子孙礼春后被西人推荐在浙海关税务司工作,也是孙信耕的“遗德”所致。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