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区卫生局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率为74.58%,也就是说有近八成市民选择在家门口就医。在当今农村医疗资源依然相对匮乏的时代,是什么让鄞州百姓的观念有了这样的转变?区卫生局副局长陆国咪说:“鄞州医改独树一帜,它成就了我区卫生事业一次质的飞跃。”
家门口看病没烦恼
“没有疑难杂症,我们现在都在家门口看病。”石鵟)街道小杨家村的元杏花老人,患高血压、心脏病已有25年。医改前,她的健康是全家最为担忧和烦恼的问题,平时有个头痛脑热,在市区工作的子女少不了请假把她接到市里大医院诊治。排队、挂号、检查、付费、取药,一个来回下来,一天就过去了。碰到运气不好去晚了,化验单等到第二天才能取,不光费时耗财,老人也折腾不起。可是,现在不同了。2009年,迎春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后,一般的小毛小病,老人步行5分钟到服务站就能全部解决,就连每日必服的降血压药,也不需子女隔三差五地送,而由服务站一并“包去”,医生还时常上门检查监督老人的用药情况。
在服务站,诊疗室、药房、输液室等一应俱全,还设置有无障碍通道。药品都是政府统一采购的,贮备充足;输液室内空调、软凳、电视机等设施比大医院毫不逊色;诊疗器具更新换代,观片灯、快速血糖仪、急救设备完备,而且还配有心电图远程诊断等设施。“这里的医生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可以有针对性地用药,还会进行随访。”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朱宇说,为了实现“小病进社区”的目标,5年来,区财政投入6亿元用于镇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并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补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285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十五分钟医疗圈”基本形成。
大学生“村医”撑起半边天
良好的硬件条件不足以吸引患者到基层就医。如果没有一支素质精良的医疗服务队伍作为支撑,“小病进社区”仍是一句空谈。
2010年,我区首名研究生“村医”俞恒桑分配到邱隘镇殷隘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经过两年的历练,她的医术已在当地小有名气。“小俞医生非常和气,像这样高学历、有本事又愿意留在农村的年轻人真不多。”65岁的村民陈民力对俞恒桑赞不绝口。像这样服务基层、甘当老百姓“健康守门人”的大学生“村医”,目前我区共有238名。
医改前的一项调研显示,我区农村医生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17%,有些甚至是初中、高中毕业生。为提高农村医护人员的素质,我区实施了农村医生“大换血”计划。目前,全区大学生 “村医”的比例占驻站医生的50%,撑起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半边天。
在基层当“村医”条件相对比较艰苦,为了能够留住大学生“村医”,区卫生局建立了大学生“村医”继续教育基地,每年邀请高校教师对他们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并建立了继续教育专项补助资金,鼓励和支持农村(社区)卫技人员参加学历和继续教育。同时,区财政按每人每年3.3万元至5.5万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助。对中高级职称的大学生“村医”到边远乡镇社区医疗机构服务的,还增加了每月300元—500元/人的专项补助。对长期在基层工作、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医”,专门给予奖励。
城乡共享智慧医疗“特色菜”
近年来,我区以信息化为载体,以项目化为手段,由公共卫生专员为农村居民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为实现城乡公共卫生均等化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前不久,家住姜山镇郁家村的楼大妈到鄞州二院就诊。农保卡在医生工作台读卡器上轻轻一划,她的电子健康档案便映入眼帘,包括用药记录、历次检查与化验结果等一览无余。医生很快诊断出她为骨质增生,并根据她的基础疾病调整了治疗方案,同时将上门随访的要求下达给她所在社区的责任医生。“过去看趟病各类化验单、片子一大堆,现在一张卡在手省钱又方便!”楼大妈说。
近五年来,我区已累计技入6000余万元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日前,全区两家综合性医院,疾控、妇儿保健等公共卫生部门,23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及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全部联网,将分散在各网点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服务过程,全面记录并实时反映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里。
与其他地方不同,我区将近50万的农民纳入健康管理,实现 “记录一生、管理一生和服务一生”。每份电子健康档案除基本信息外,还包括他们的行为饮食习惯、疾病信息及历次就诊情况、体检、健康干预等7大类100余项内容,覆盖从孕育到生命终结的全过程。
社区医生李立明说,过去进村随访得背着一大叠的纸质健康档案,一上午只能走访两三户村民。回到服务站,还得一一整理数据,按色标分类将这些健康档案归类放置。现在,笔记本电脑随身带,所有村民的健康档案都有了。
不仅如此,我区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随时下乡。利用互联网和远程影像技术构建起网上区域影像诊断中心,以鄞州二院放射科为中心端,各社区卫生院通过网络进行影像数据的远程传输。病人只要一次拍片,图像报告联网的各医院都可调阅。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放射检查图像实时传输至中心端的鄞州二院,图像质量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授权医生审核、监管,诊断报告实行二次把关。
目前,全区已有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CR或DR并与鄞州二院联网,每天约有1000张影像资料通过网络实时传输、集中存储,统一审核诊断报告。
“联网后,授权医生可异地阅片、诊断并出具报告,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发起者、鄞州二院放射科主任陈俊波说,出具的诊断报告更为准确,漏诊、误诊明显减少。从2008年1月至今,中心已审核报告20余万例,报告修改率约35%,漏诊、误诊纠正率约3%,医疗质量安全得以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夯实基层医疗网络建设,提升农村医疗水平,将服务模式从“给群众看病”向“助群众防病”转变,让群众少生病,有地方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有效缓解了区域内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我区医改工作,卫生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套系统、完整、成功的经验,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