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深海的脐带缆源源不断地为海岛输送电力,鱼儿在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内活蹦乱跳,船员坐上宁波生产的节能船舶观海逐浪……蓝色大海,机遇无限。
去年,宁波市海洋生产总值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到近2800亿元,占宁波GDP比重为15.2%。其中,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逾580亿元,同比增速超10%。
发展海洋经济,激活“蓝色动能”,宁波在行动。
项目争先
“蓝色引擎”动能澎湃
斥资百亿元向海追风,宁波要在深远海大干一场。
今年7月15日,浙江宁波浙海风母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完成注册。它将承担起全国首个深远海风电母港项目的重任,依托宁波象山、温州状元岙两大片区,力争到2030年,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打造一个千亿级的风电产业集群。
这,是宁波向海图强的一个缩影。
宁波北仑穿山半岛南岸,高耸的立塔下,一排排巨型银色厂房比肩而立,厂房里智能化生产线飞速运转,来自东方电缆的产品,为海岛源源不断地输送电力,将海上风电场产生的绿电输送至陆地,铺就了陆海间的电力“传输线”和海上能源开发的“生命线”。
如今,东方电缆正加紧向深远海迈进。其深远海海洋能源装备系统集成及智慧敷设项目,将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解决包括海上风电开发用超高压、大长度直流海缆及漂浮式及动态海缆和附件等关键装备的难题,预计每年可生产超高压直流海底电缆及深远海动态电缆约300公里、高端(深远海)电气附件及脐带缆附件等高端海缆附件系统1.3万套。
在诺帝克养殖基地,一尾尾健硕的大西洋鲑鱼在养殖池内逆流游弋,活力十足。在这里,鲑鱼经过打捞、宰杀、打包等工序后迅速发货,最快5个小时就能“游”上长三角消费者的餐桌,24小时内可运抵全国。
目前,该项目首期已全面投产,年产能达4000吨,基地平均每周供货量可达70吨。预计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完成后,年产能将提升至2万吨。
不仅如此,宁波正加紧制订宁波南田岛海上能源岛建设方案,布局海洋低空飞行装备测试场、深海采矿试验场、象山风波同场等项目,开展南极磷虾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攻关……一批批优质项目的布局与落地,正成为新的“蓝色引擎”,培育形成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动能。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17亿元,投资计划完成率52%。
装备图强
海洋经济潜力无限
清晨的宁波舟山港,汽笛声划破薄雾,晨光下一艘船身印有“宁远乍浦”字样的集装箱船缓缓靠泊码头,这是宁波远洋年内交付的第5艘新船。至此,其船队规模突破109艘,总载重吨超170万吨。
运力是航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衡量其实力的重要指标。“想当年,我们船少、吨位小,市场份额和社会知名度也远远不够。”让宁波远洋指导轮机长、“宁远老轨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娄建伟欣喜的是,如今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船队结构也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不久前,宁波远洋“740TEU纯电动集装箱海船研究与应用”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全球最大、国内首批万吨级纯电动集装箱海船正在加紧建造中,预计明年初交付。宁波远洋将扛起重任,为全球沿海零碳运输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向海图强,高端装备做支撑。近年来,宁波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升级,研发制造的海洋装备不断上线,在国内外叫响海洋装备“宁波造”。
日星铸业的铸件年产能达30万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风电铸件生产基地,其大兆瓦铸件市占率达到40%。
东方电缆的额定电压66千伏湿式环保阵列海底电缆,实现了高端湿式海缆“零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助力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近三年为企业新增销售额40.2亿元。
中策动力的双电控、双燃料动力系统,成功应用于江海直达船“创新5号”轮,为船舶装上绿色“心”,助力我国万吨级海船首次驶进长江上游。
洋普重工成功拿下中国内燃机学会技术成果水平认定证书,其船舶低速内燃机不仅打破了国外龙头企业在国际造船主机领域130多年的技术垄断,而且油耗更低,造机成本仅为原先的40%。
……
一个个新技术、新装备撑起了宁波海洋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底座。数据显示,去年,宁波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完成工业产值226亿元,同比增长11.3%。
从企业数量看,宁波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拥有16家涉海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宁波长长的海岸线上,一条依托海洋经济的临港工业带正快速崛起。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殷聪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