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效实中学迎来百年校庆 累计培养4万多优秀学子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0月20日 07:16   【 】 【打印
0

 

  名师篇

  令学生着迷的“蔡代数”

  在百年校庆日,效实的银杏林里将会揭幕两尊铜像,其中一尊是优秀教师代表蔡曾祜,另一尊是他的学生童第周。

  校长周千红说,效实决定要为优秀教师的代表塑一尊铜像时,先精心挑选了一批候选人,然后分别通过北京、上海、南京、宁波等地的校友会,广泛征集校友们的意见和建议,蔡曾祜备受推崇。

  蔡曾祜(1892-1967),字箴五,鄞县人。1912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后执教宁波甲种工业学校、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1919年起,在效实中学执教;1932年开始,主持效实中学教务;新中国成立后,他仍在效实中学任教;教学经验丰富,擅数学,尤精代数,被甬上教坛誉为“蔡代数”;1962年退休。

  他记忆力非常好,不管学生离校多久,一见面,他都能叫出名字,并指出与谁同班。他的学生中有5人成为两院院士,原宁波市副市长陈守义是他任教的最后一届学生。1956年浙江省还没有特级教师的评选,蔡老师被评为浙江省为数极少的省一级教师之一。

  蔡曾祜曾表示,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关键,教师要弄懂教材,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他常把学生分成A、B、C三组,有升有降,分别对待,使优者“吃得饱”,差者“跟得上”,各得其所,共同进步。他能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讲得像“鲜活的鱼儿一样”生动。学生们说,“听蔡先生教数学,内容精,逻辑强,要求严,兴趣足,没一句废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肇元在回忆起恩师时仍然非常激动:“蔡先生从外表看似乎不苟言笑,但只要同学们有问题问他,他就会不厌其烦、十分和善地含笑解答。蔡先生写在黑板上的字和公式如同印刷体一般,令人赏心悦目。”

  “上海交大曾想聘蔡老师去任教,却被他婉谢了。蔡老师给我们上代数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全神贯注。我不记得自己何时开始对代数着迷,但后来我在背诵英文单字而感到身心极度疲倦时,做几题代数,就立即会神清气爽起来。后来到我转到台湾参加高三入学插班考试,代数得了满分。”效实学子王行一说。

  自学成才的“叶几何”

  与蔡曾祜起名的还有另外4位老师,五人并称“效实五老”,其中一位就是叶建之(1889-1967)。叶建之幼年失学,全靠刻苦自学成才,能阅读日、英文专业书,精数学,编教材,同学们尊称他为“叶几何”。

  “他上课虽然带圆规,但很少使用,因为他随手画的圆和用圆规画的圆几乎一样。”陈肇元说,“他教我们三角几何,有一次他在讲台上做示范解题,台下的学生听得不禁鼓起掌来。”

  另一位学生对此也记忆犹新,她说:“叶老师的几何课教得真好,我是用心听讲、勤快做习题的,但他的试题实在很难!高一第一次月考就不及格,我真是伤心极了,叶老师却说,‘我本人几乎没有上过正规学校,我的数学完全由自修而得!’什么时候听过数学还可以无师自通呢?于是,我真的买了参考书苦苦习作起来,成绩渐入佳境,到高一下学期时,三角集合就常常得满分了。”

  1956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局还为叶建之召开过从教五十周年庆祝会。1958年,叶先生调任宁波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学生朱敦礼还作了一首诗来歌颂叶建之,“一袭长衫个不高,一支粉笔写教育。聪明勤勉才自成,清风淡泊窥人生。胸有蓝图书不看,作图自成画自圆。百千赞誉叶几何,五十教庆还驰骋。”

  富有个性的沈永廷

  效实中学先后出了25名省特级教师,王家祥、姜水根、施丽华等老师在宁波教育界非常有名,许多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上课风格,沈永廷就是其中的一位。

  1988年从效实高中毕业的张咸龙对沈永廷的语文课记忆犹新,他举了三个例子:

  第一件事是“课前一分钟”。每节课的第一分钟由学生来讲,按照学号或按照座位顺序来轮留,每个人都有机会。我们自己选题,自己准备,自己发挥,沈老师只作简单点评或不点评。

  有个男同学演讲的题目我已经忘了,但真的很生动很感人,当天他还经过精心打扮,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朗诵结束时大家还都意犹未尽。其实,20多年前,我们都比较保守和胆小。记得我当时选了一个短小的散文诗,要背出来,在台上紧张得不得了,一只手还不停地摇着讲台抽屉的门。

  不过,当时大家对这“课前一分钟”还是很期待的,它使每一堂语文课增色不少,也给大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第二件事是课文情景剧排演。演出地点就在教室里。没有道具,没有服装,没有化妆,不像话剧,也不像小品。有的同学演得认真,有的就凑个数,最后在欢快的掌声中结束。比如《智取生辰纲》里有“密谋”一节,我当时演的是阮小七,分配到一句台词。

  第三件事是一次期中考试。当时沈老师教的是五班和六班,他是六班的班主任,我是五班的学生。他让我们每个人都自己命题出一套试卷,然后再让两个班的学生一对一互换试卷。为防止串通,谁跟谁互换都是由沈老师临时指定的,我们也不知道会拿到谁命题的试卷。

  当时,大家很兴奋,也像模像样地找命题,字、词、句、音、形、意、修辞、文学常识、阅读理解、古文,该有的考点一个也不能少,这实际上是一次很好的功课复习。与我互换的是六班一个男同学。因为这张试卷,后来我和他就逐渐熟悉起来,成了好朋友。

 

  编辑: 张赛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