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鄞州区的徐女士接到一名自称“资深股票分析师”的电话后,陷入了一场骗局,被对方以咨询费、操作费的名义骗走了40余万元。骗徐女士的是一个“专业”的电信诈骗团伙,对方注册了公司,老板员工一共25人,共作案38起,案值123余万元。鄞州警方破案时,包了一个火车车厢才将25人全部带回宁波(本报5月4日A12版曾做报道)。昨天,25名诈骗团伙成员在鄞州法院受审。
他们是怎么骗人的
在庭上一眼看去,很容易发现25名被告人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年轻”,他们中年龄最大28岁;最小只有21岁。起诉书显示,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比较高,25名被告人大学和大专学历的共有14名,占了总数一半多。
首先受审的是两名主犯刘某和杨某。
刘某,27岁,大学文化,四川人。刘某交代,在2010年底和另外两名合伙人合股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来实施诈骗活动。
他先在网上购买了大量的有炒股记录的公民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分发给手下的3名业务主任,由主任们对外招聘人员,具体实施。
招来的业务员一人一部电话,开始漫天撒网,目的只有一个,让接电话的人缴纳会员费、咨询费。
以受骗金额最大的徐女士为例,第一个电话,骗子是这样跟她说的,“我们公司有个内部股票交流群,每晚9点会在群里发布第二天潜力股分析。我们每个员工每天只有8个名额,既然我们这么有缘,你可以加到我们群里来免费体验一个星期,相信1个星期后你会感谢我的。”
徐女士赚钱心切,加进去体验了一次,并按照对方的推荐买了几只股票,果然第二天股票涨了,徐女士戒备心放下。
接着,骗子推荐徐女士成为会员,普通会员每季度3800元,白金会员、钻石会员1到5万元不等。
去年9月,徐女士共被骗了15万元咨询费、操作费,10月被骗了25万元。
刘某说,其实公司这些所谓的“资深股票分析师”基本不懂股票,所谓选股完全是乱劈柴,随机性非常大。每天看一次大盘,然后随便记录几只正在上涨的股票,推荐给客户。若真的涨上去了,客户一看便信以为真,但多数股票坚持几天后都会下跌。
行骗还有考核激励
为了激励员工的行骗“热情”,刘某和杨某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
业务主任的基本工资为2000~3000元,业务主任所管理的组每月骗得8万元以下数额时,业务主任按该组所骗总额4%提成;骗到10万元,按5%提成;骗到20万元,按10%提成。
业务员的基本工资为800~1500元,“业绩”在1万元以下的,提成8%;“业绩”1~2万元的,提成9%……“业绩”每上1万,提成便可高1%,以此类推,最高可到15%。此外,针对每日“大单”,公司还另有奖励。
昨天,对检方指控的犯罪事实,25名被告人大都没有意见。法庭表示,将择日宣判。记者 胡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