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词解变】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上世纪90年代,我市文艺工作者开始每年“文化下乡”,为广大农村地区“送文化”,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本世纪以来,我市把“文化下乡”变成一种常态,开始“种文化”。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让农民从文化的旁观者变成参与创造文化的主人公,通过培养大批乡土文化人才,引导农民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激发广大农村“文化人”的活力,让文化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基层,并反哺都市文化。
全省首届村歌创作演唱大赛在镇海庄市光明村内唱响,第四届农村“种文化”成果展演在慈溪市龙山镇达蓬山广场举行……
金秋十月,由农民唱主角的演出在我市乡村田野大放异彩,音乐、舞蹈、戏剧、小品、曲艺等精彩纷呈的节目展现了近年来我市“种文化”的累累硕果。
农民从过去台下的观众到现在台上的主角,从被动享受文化到主动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一粒粒文化的种子撒入农村这片沃土,便立刻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一字之差,却体现了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面前我市文艺工作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自觉,也体现了我市农民的崭新风貌。
农村文化建设,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大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市文艺工作者一年一度或几度“文化下乡”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但是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单向的、偶尔的送文化活动毕竟是杯水车薪,因此,如何把“文化下乡”变为“扎根在乡”,成为时代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课题。
“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我们要积极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热切期盼,充分利用‘种文化’活动这一有效载体,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市委、市政府领导果断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