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甬城实体书店:开的不是店,是一种情结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1月04日 07:51   【 】 【打印
0

  黄海波和他的城市之光书店。

  城市之光书店

  书店是理想 饭店是生计

  经营时间:4年

  特色:专卖正版的人文特价书

  要不是慕名而去,一般很难在各色店铺林立、热闹喧嚣的鼓楼,注意到这家大约12平方米的书店———“城市之光”。

  “城市之光”小得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门面。店主黄海波说:“刚开业时挂过招牌,但不符合规定,被拆了。”如今只剩楼道口一个小小的灯箱,指引着书店的方向,你若不抬头,就连这唯一的指示牌也会错过。

  但在宁波实体小书店的“代表名单”里,黄海波和他的“城市之光”却是有着一席之地的。

  10多年前,从小就喜欢看书的黄海波自认生性散漫,不适合朝九晚五的工作,于是自掏腰包加盟席殊书店,选址在鼓楼开业。没想到一年半后,书店窘迫,不得已转手他人。随后,他曾去北京的新经典出版公司做过发行人员,曾去知名的卓越网络书店做过推广,也曾在宁波最大的民营书店“新世界”做过采购,总之闯荡多年,就是离不开“卖书”二字,直到2008年他又开了这家“城市之光”书店。

  城市之光的特色是专门经营正版的人文特价书。书店面积不大,书堆得满满当当。“这里约有一万册,3000多种图书吧。”黄海波介绍说,专注文史哲的城市之光里没有教辅书,没有励志书,没有养生类书,甚至也没有畅销书。黄海波按照出版社的不同将图书分类,“这个书架是中华书局的书,旁边这个放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书,中间码成一堆的比较散乱,什么出版社的都有。”而所有的书,都是黄海波多年来一本本挑选来的。以至于,顾客只要报出书名,他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书从密密麻麻的书堆里找出来。

  城市之光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2009年底的时候,我一连开了4家城市之光,除了鼓楼的主店,还有宁波大学店、城隍庙店,以及杭州的一家店。”黄海波坦承当年曾有将书店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的雄心壮志。然而在网络书店和电子书的双重阻力下,实体书店的生存处境越来越难,城市之光的“辉煌”也犹如昙花一现。“最艰难的时候,书店甚至几天都卖不了几本书。”于是,城隍庙店、杭州店都仅维持了短短一月便告停业,“宁大店因为靠近校园,稍好些,勉强维持了一年左右,也只好忍痛割爱。”

  过往的曲折,也让黄海波在经营这家仅剩的城市之光时更加谨慎。“像我们这样的书店不能开到特别中心的商业区,书籍的毛利顶多35%,中心商业区的租金就会把一家书店压垮。”以往,黄海波遇见心仪的书上百本地进货,现在,一种书进货一般不会超过50本。

  今年4月,黄海波多了一个和书不搭界的身份———和朋友合伙开了家饭店。黄海波并不讳言自己开饭店“是为了生计”,毕竟城市之光书店当下仅能维持自身运营,“如果真到书店支撑不下去的那天,我也会用饭店的盈利来补贴书店的继续运营。”

  黄海波认为书的品质才是一间书店真正的灵魂所在。多年浸淫书海的他,对挑书也有自己的一套。一是看出版社,每一家出版社都有着出版某一方面书籍的强项,就是出版某一类书比较有品质;二是看作者,知道哪些作者是用心写作的,比如他个人就对燕垒生、余华等人比较偏爱;另外,可以上豆瓣网查评分,一般高于8分的书绝对没问题。黄海波还觉得,实体小书店往往是店主个人魅力的体现,书店散发的气场总能吸引一批彼此“对胃口”的读者,进而成为好友。

  在黄海波看来,实体书店现已处于低迷的最深处,“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了。就像网购出现时,有人预测百货商店难以为继;超市兴起时,又有人担心街边小店将没有生存空间了。但你看,现在百货商店、街边小店还不是照样有。实体书店也一样。”黄海波的心态很好,在他看来,实体书店的暂时式微也可看作是积蓄能量,为了更好的出发。“网购的低价政策和电子书的一时凶猛,无法长久。全国的实体书店都在探寻新的模式,虽然我不知道最终哪种方式会让实体书店迎来春天,但我相信总会好起来的。至于我的城市之光,只要有人买书,我就会坚持下去。”

  编辑: 孙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