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新食货记 | 溪口千层饼到底有多少层 你可能想象不到
2022-06-23 12:4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宁网编前语

  千百年来,宁波人民凭借东海之滨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天然生态环境,在与大自然的互动实践中,通过勤劳与智慧,培育创造了众多享誉四海的名优特产。

  民以食为天。中国宁波网推出“新食货记”第二季,深入挖掘更多地方特色农品和产品的发展、创新、保护等创富故事,探寻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宁波密码。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燕 王岚

  很少有吃糕点需要双手并用的,溪口千层饼是个例外。右手拿起饼一口咬下去,“嗞啦”一声,赶紧伸出左手“盛”到下巴下,只见掌中已是一片丰盈——白色的芝麻,绿色的海苔,嫩黄的面酥……必定是舍不得把它们丢掉的,于是屈起指掌、一仰头,就一“咕噜”把它们送进嘴里,这时候鼻子还在贪恋千层饼的味道,贪婪地吸着那留在掌心的余香。

  这样的体验,来自奉化溪口武岭西路步行街上那家显眼的饼店——蒋家龙门千层饼店。还未踏入店门,师傅做的饼香就随着门前四口大炉子飘了出来,到八成熟的时候香味已飘到小半条街了,还飘到了对面的剡溪。

  说起溪口千层饼,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即使是眼前这家蒋家龙门千层饼店,老板蒋定君也已经做了40多年的千层饼了。蒋定君自幼临溪而居,父亲和姨父当时就是镇上小有名气的制饼师傅,那时候的千层饼不仅是门手艺,也是孩子们眼中的名贵糕点。或许,当时镇上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梦吧:长大后我也要做千层饼,那就不愁没饼吃了。

  跟着家里的两位长辈学了手艺,15岁的蒋定君就开始自立门户了,那一年是1978年。“我的饼店是在1983年取得营业执照的,可以说是迎着改革开放春风发展起来的。”蒋定君如今已拥有6间门面,其中一间门面还保留着当年在溪口银行弄39号小店的样子:一块面板、一口大炉,一个擀面杖,还有一位大师傅……

  溪口千层饼外形四方,很难想象在大约1.5厘米厚的饼里有27层薄片,它们层次分明、金黄透绿、香酥松脆、甜中带咸、咸里带鲜,不粘齿只留香。“溪口千层饼的用料十分讲究,比如关键的海苔必须选用春季的东海象山港海苔,因为它更加细腻,研磨成粉后入口即化,拥有特别的鲜味。”蒋定君透露,除了和、揉、擀面等程序,再经过蒸粉、制馅、造层、烙酥等一共13道工序,地道的溪口千层饼才算制成。

  因为一丝不苟保留传统工艺,诚实守信经营店铺,蒋定君的蒋家龙门千层饼店生意越做越大。“上世纪80年代,十多个小工一起做,外面的游客还是排起了长队。”回忆起当时的“盛况”,蒋定君的眼里闪着光。虽然因为疫情游客少了很多,但依然有一群人和蒋定君一样爱着千层饼。他记得,有台湾游客特地来他店里,带走一箱千层饼,说那是“家乡的味道”;有上海游客每逢来宁波定要到武岭西路“打卡”;还有一位住在宁波白鹤社区的客人,定期会去采购千层饼。

  蒋定君说,老祖宗的手艺,一定要传承下去。女儿大学一毕业,蒋定君就将手艺传授于她,并授权女儿负责管理位于南塘老街和鼓楼沿的两家分店。更为重要的是,溪口蒋家龙门千层饼店还是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当地一些学校将其作为学生实践基地,了解学习溪口千层饼制作技艺。

  新闻链接:

  新食货记 | 户均收入30余万!大黄鱼为象山村民"游"出一条致富路

  新食货记 | 女白领变身“新农人” 每年帮农民代销枇杷3万斤

  新食货记 | 余姚杨梅:老杨梅树住进“阳光房”

  新食货记 | 樟村浙贝:留住浙贝母的根与魂

  新食货记 | 余姚榨菜:一棵菜头的变与不变

  新食货记 | 岔路黑猪:吃上一周 其他猪肉不要吃了

  新食货记 | “鄞州雪菜” 清欢尽处是乡愁

  新食货记|“象山红美人” 橘生南国韵芳华

  新食货记|“奉化雷笋”名气大 商标还能“当钱用”

  新食货记 | 54岁放弃企业做桃农 只为那点念想

  新食货记|象山白鹅:蓬岛珍味惠田农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新食货记 | 溪口千层饼到底有多少层 你可能想象不到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6-23 12:42:00

  宁网编前语

  千百年来,宁波人民凭借东海之滨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天然生态环境,在与大自然的互动实践中,通过勤劳与智慧,培育创造了众多享誉四海的名优特产。

  民以食为天。中国宁波网推出“新食货记”第二季,深入挖掘更多地方特色农品和产品的发展、创新、保护等创富故事,探寻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宁波密码。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燕 王岚

  很少有吃糕点需要双手并用的,溪口千层饼是个例外。右手拿起饼一口咬下去,“嗞啦”一声,赶紧伸出左手“盛”到下巴下,只见掌中已是一片丰盈——白色的芝麻,绿色的海苔,嫩黄的面酥……必定是舍不得把它们丢掉的,于是屈起指掌、一仰头,就一“咕噜”把它们送进嘴里,这时候鼻子还在贪恋千层饼的味道,贪婪地吸着那留在掌心的余香。

  这样的体验,来自奉化溪口武岭西路步行街上那家显眼的饼店——蒋家龙门千层饼店。还未踏入店门,师傅做的饼香就随着门前四口大炉子飘了出来,到八成熟的时候香味已飘到小半条街了,还飘到了对面的剡溪。

  说起溪口千层饼,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即使是眼前这家蒋家龙门千层饼店,老板蒋定君也已经做了40多年的千层饼了。蒋定君自幼临溪而居,父亲和姨父当时就是镇上小有名气的制饼师傅,那时候的千层饼不仅是门手艺,也是孩子们眼中的名贵糕点。或许,当时镇上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梦吧:长大后我也要做千层饼,那就不愁没饼吃了。

  跟着家里的两位长辈学了手艺,15岁的蒋定君就开始自立门户了,那一年是1978年。“我的饼店是在1983年取得营业执照的,可以说是迎着改革开放春风发展起来的。”蒋定君如今已拥有6间门面,其中一间门面还保留着当年在溪口银行弄39号小店的样子:一块面板、一口大炉,一个擀面杖,还有一位大师傅……

  溪口千层饼外形四方,很难想象在大约1.5厘米厚的饼里有27层薄片,它们层次分明、金黄透绿、香酥松脆、甜中带咸、咸里带鲜,不粘齿只留香。“溪口千层饼的用料十分讲究,比如关键的海苔必须选用春季的东海象山港海苔,因为它更加细腻,研磨成粉后入口即化,拥有特别的鲜味。”蒋定君透露,除了和、揉、擀面等程序,再经过蒸粉、制馅、造层、烙酥等一共13道工序,地道的溪口千层饼才算制成。

  因为一丝不苟保留传统工艺,诚实守信经营店铺,蒋定君的蒋家龙门千层饼店生意越做越大。“上世纪80年代,十多个小工一起做,外面的游客还是排起了长队。”回忆起当时的“盛况”,蒋定君的眼里闪着光。虽然因为疫情游客少了很多,但依然有一群人和蒋定君一样爱着千层饼。他记得,有台湾游客特地来他店里,带走一箱千层饼,说那是“家乡的味道”;有上海游客每逢来宁波定要到武岭西路“打卡”;还有一位住在宁波白鹤社区的客人,定期会去采购千层饼。

  蒋定君说,老祖宗的手艺,一定要传承下去。女儿大学一毕业,蒋定君就将手艺传授于她,并授权女儿负责管理位于南塘老街和鼓楼沿的两家分店。更为重要的是,溪口蒋家龙门千层饼店还是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当地一些学校将其作为学生实践基地,了解学习溪口千层饼制作技艺。

  新闻链接:

  新食货记 | 户均收入30余万!大黄鱼为象山村民"游"出一条致富路

  新食货记 | 女白领变身“新农人” 每年帮农民代销枇杷3万斤

  新食货记 | 余姚杨梅:老杨梅树住进“阳光房”

  新食货记 | 樟村浙贝:留住浙贝母的根与魂

  新食货记 | 余姚榨菜:一棵菜头的变与不变

  新食货记 | 岔路黑猪:吃上一周 其他猪肉不要吃了

  新食货记 | “鄞州雪菜” 清欢尽处是乡愁

  新食货记|“象山红美人” 橘生南国韵芳华

  新食货记|“奉化雷笋”名气大 商标还能“当钱用”

  新食货记 | 54岁放弃企业做桃农 只为那点念想

  新食货记|象山白鹅:蓬岛珍味惠田农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