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养殖的大黄鱼品质更加接近野生大黄鱼,科研人员从饲料的配备、病害的防治、大黄鱼精子的冷冻保存、养殖环境等进行了探索。
大黄鱼幼苗吃的可都是专属的营养配餐,叫生态无污染低脂肪鱼饵饲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麦康森教授团队和宁波本地专家一起配制的,可适应大黄鱼幼苗在宁波深水养殖的营养需要。
不仅是配餐要专制,大黄鱼的生活区域也要尽可能大,尽可能与野生大黄鱼生活环境相同。
在白石山岛海洋牧场试验区,记者看到,这里有大黄鱼的两个“家”。施祥元介绍,其中一种是深水网箱,直径15米,水体300立方米,放养大黄鱼约15000尾,这里养殖的是由大黄鱼幼苗长成的“少年大黄鱼”。另外一个则叫大围网,处于激流区,水面面积为2000平方米,网一直连到海底,有七八米深。在这里,养殖的都是基本快成熟的大黄鱼。
“这样养殖就是为了让大黄鱼运动起来,让它们吃完营养餐,再在洋流比较急的地方不停游水,这样它们才会更加瘦长健美,肉质才能好。”施祥元介绍,在大围网的外围,布置着3万孔方的鱼礁,以及大量的藻类生物,这里的生活环境,十分接近野生大黄鱼原来的“家”。
本地大黄鱼从原种选择、育种、养殖,再到上市,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据不完全统计,市本级实施相关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财政科技经费投入300余万元。2007年,宁波市科技局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160万元,其中市科技经费资助50万元。2008年、2009年,市科技局多次到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调研,商讨岱衢族大黄鱼产业化问题,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经费支持。2010年,市科技局专题召开岱衢族大黄鱼产业科技支撑座谈会,研讨大黄鱼产业种苗、养殖技术等问题。
几年来,科研人员共解决了“大黄鱼内脏白点病防治技术”、“岱衢洋大黄鱼养殖系列配合饲料的配制”等8项关键技术,率先攻克了岱衢族大黄鱼繁育养殖系列难题。“岱衢族大黄鱼养殖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也获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立项。